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2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24] 如何培育高成就子女

■梁劉柔芬 自由黨立法會議員

 究竟是關心的責備?還是失控的指摘?孩子是心裡有數。父母經常失控的指摘,對孩子的成長毫無幫助,孩子並不是罵不得,只是為人父母者,要明白在責備孩子時,清楚指出孩子的錯處,並冷靜地表達出對孩子的要求及期望,這樣的孩子自然亦會接收到訊息。

 作為家長,我相信,父母愛子女是最自然的,但當中最重要是必須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愛與關懷,這樣才會帶出正面的效果;在關懷加上責備下成長的孩子,較只有罵或只有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前者會成長得更好。有一點必須指出,不一定只有資優孩子才能達高成就,就算是資質平平的孩子,只要在恩威並施的父母指導下,孩子也是受惠,其潛能亦得以發揮。

較受惠的成長環境

 筆者最近和幾位有心人合力籌辦一個很有意思的半日活動,以「培育高成就學生由小學開始」為主題,活動出席者大多是家長為主,互相分享和交流教兒育女的意見;活動當日還邀請一個去年會考十優狀元的家庭作嘉賓。

 賴氏家庭著重家人之間的情繫,重視與家人一起的時間。賴爸爸指出,育兒女是靠「心」,自從孩子的出世,父母已刻意放棄工作以外的應酬,預留更多時間陪家人,跟子女談心事,子女都會看在眼裡。

 賴爸爸更指出,有一些父母總愛板起權威樣子,每次見到子女,都只是哦、罵、提醒、教訓,卻沒有歡笑與分享,子女就不會嚮往與父母一起。他的經驗分享:父母之間的角色扮演是互補,教兒女的態度恩威並施、寬嚴並重,家庭是一個團隊,發揮團隊精神,始能達至理想的成效。

讓子女學會合理消費

 筆者亦感受到賴氏家庭的親密關係,他們表現到以愛相待、互相尊重和信任、坦誠溝通和互相欣賞。事實上,父母不必看輕孩子的能力,不要事事搶著替孩子處理,過分替子女安排或作主,可能變成「好心做壞事」的父母。

 筆者建議父母可恰當地給予問題和責任,由孩子自己找出答案,舉例說,如果一條普通牌子的牛仔褲要一百元,但名牌卻要三百元,那麼父母可以只給一百元,其餘的要孩子自己負責,從中讓他們明白花錢的價值。

 還記得,當日「培育高成就學生由小學開始」的活動上,其中一位嘉賓——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曾潔雯博士——她亦舉例,父母可以跟孩子達協議,讓孩子分擔家務責任,從而培養子女的責任感;若孩子一時「扭計」或諸多藉口,推卸已協議的家務責任,不願協助收拾飯後的碗碟,父母不一定即時失控地打罵孩子,取而代之是冷靜地解釋如果不收拾飯後的碗碟,下一頓飯餐時又何來找碗碟盛載飯菜?

 的確,教導子女就是一定要讓孩子了解做任何事的後果,只是失控地斥責、開口大罵,如何培養一個又好學、又負責任的乖仔乖女?

 以家建國,穩定的社會是須要建立和諧家庭,家人之間:

 「以愛相待,互相尊重和信任,彼此體諒和支持;

 坦誠溝通,勇於承認過錯,彼此包容;

 用心聆聽,設身處地,了解對方感受;

 互相欣賞,多稱讚,少責罵;

 讓彼此預留私人空間,為自己充電打氣;

 聯繫親友鄰居,分享經驗,彼此學習和支持。」(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