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2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24] 國家觀念 國際視野 文化意識

■胡恩威 文化評論員

 香港回歸以來經常提到有關港人國家觀念提升的重要,以及保持港人國際視野之必要,飛龍標誌、西九龍、維港巨星匯、數碼港等等都是屬於保持國際視野之項目。母語教育、愛國教育、珠三角發展規劃都是和國家觀念有關。特區政府以上這些計劃,動機和意願都是良好的。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要維持競爭力,香港必須提升國家觀念,而所謂國家觀念,不是務虛的愛國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與中國大陸建立一套長期的合作關係。這包括網絡之設立,資料庫和智庫的設立,以及具體的長期人才交流與合作,這個關於中國的知識基建系統才是真正能夠提高港人國家觀念的唯一方案。目前特區政府只著重以辦「活動」來提升港人國家意識,是一種既不能治標也不能治本之方法,港人只當這些活動為一種娛樂活動,過眼雲煙。提升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並沒有矛盾,也是香港在中國應該扮演之角色。但香港政府過去數年處理這兩個項目都是有點力不從心,問題的核心在於香港特區政府的官員們,大都是文化意識薄弱的,太陶醉於公關式的活動,而不重視人才庫和體制之建立。

 文化意識本身來自文化視野,文化視野本身是由理想出發,像鄧小平先生的中國四個現代化是一個理想。理想的實現必需由具體行動開始帶動,香港政府總喜歡把理想當成一種口號,不理解和明確理想實現的方法和模式,不重視和尊重知識的研究和實踐的實習。尊重知識就是文化意識的開始,而文化意識不可以講求急功近利,而是細水長流的知識系統建立。香港人在殖民地時期習慣了急功近利逃避主義的心態,而殖民地文化教育政策也只著重硬知識的所謂為工作生存而學習,而不是為了知識理想而學習。而香港經濟的成功也令香港政經精英常常自以為是,港式的夜郎自大,而缺乏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局面。地產主導的香港經濟也是香港文化知識薄弱之病源,問題不在於地產主導,而在於政府沒有透過各項規劃政策,引導和鼓勵香港以知識為本、以人為本的方向策劃地產項目,政府的公屋規劃和設計更是越來越不顧及人的需要以及社區之營造,政府沒有示範以人為本的規劃政策。

 中國內地的體制比香港繁複,但文化知識和國際視野比香港強烈,辦奧運本身就是國際視野的實踐,也是實現中國文化視野之機會。香港特區政府在檢討過去工作時,應該多著重理想和實踐的關係,以及前期調研之重要性,及各項改革所需的人才配套,並系統地進行具體實踐之籌劃,這才能根治香港管治水平低落的現象。(本欄轉為每周五刊出,敬希讀者垂讀。)(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