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2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采風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25] 百家廊:當美高梅成為日貨

放大圖片

 美高梅以「獅子萊奧」為商標。(美聯社)

雨 岑

 二○○四年九月十三日,荷里活電影公司中曾經的老大哥——美高梅(MGM),在過完八十歲生日不到半年之後,便找到了安度晚年的最佳方式。它收下了來自日本索尼公司(SONY)的一點五億美元定金,結束了自己連年虧損的尷尬歲月。

一個時代的結束

 任何人都可以隨口說出幾部令自己終生難忘的經典影片:華麗的《亂世佳人》,浪漫的《畢業生》,驚心動魄的《007》系列。然後,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它們全部都以一隻怒吼的雄獅做片頭。沒錯,因為這些影片都出自於荷里活的「雄獅」——美高梅公司。

 美高梅的電影伴隨了整整幾代人的成長,影響力遍佈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它是個名副其實的「夢工廠」,不斷為觀眾製造夢想,也不斷實現一些人的夢想。當電影在人們娛樂生活中唱主角的時候,美高梅便是主流的代言人,時尚的引導者。

 然而,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美高梅開始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當中雖曾有過中興,但近年的發展明顯滯後於其他知名的電影公司。在票房紀錄上,近來僅有《律政俏佳人》和《理髮店》等少數影片獲得較好票房,再沒有出現過像《007》系列那樣炙手可熱的電影。

 面對越來越沉重的債務,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雄獅」威風不再,美高梅投入了日本索尼的懷抱。

索尼的全球本土化

 這已非索尼公司在美國電影市場的第一次大手筆。

 一九八八年,索尼吞併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更名為索尼音樂娛樂公司(Sony Music Entertainment),又於次年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納於麾下,更名為索尼電影娛樂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電影向來是美國人的驕傲,日本公司的插足引起了一片恐懼。儘管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信誓旦旦地表示:「這不是日本入侵,我們不想把日本的管理人員送進哥倫比亞。」但《Newsweek》的調查表明,百分之五十四的美國人認為,日本經濟力量和不公平貿易對美國威脅很大,尤其是擔心會失去對文化資產的控制。

 索尼當時的總裁大賀典雄不得不強調說,收購後成功的關鍵在於不「凸顯日本公司的特點」,他相信,「如果我們將收購的公司保持美國特色,一切事情都會井井有條」,索尼的座右銘就是「全球本土化」。

 不過,這些轟動一時的併購並沒有給索尼公司帶來好處,相反,以三十四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結果只能用糟糕形容。由於用人不善和決策層一廂情願的日本思維,使索尼在電影業務上的虧損額於一九九四年一度高達二十七億美元。更糟的是,對於廣大影迷來說,除了《蜘蛛俠》等少數大片之外,哥倫比亞—三星再沒有激動人心的影片出現了。

美高梅的誘人之處

 引起索尼和時代華納等競拍者無限興趣的,並不僅僅是美高梅老牌電影公司的名聲和技術,還有一個可以蘊含無限商機的電影資料庫。

 一九八一年,美高梅出資買下了卓別林在一九一九年參與創立的電影製片與發行公司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 Corp.),從而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資料庫。在最近幾年時間裡,美高梅首席執行官亞力克斯.耶門伊德佳(Alex Yemenidjian)已經把資料庫——這一個五年前尚是虧損的業務轉變為高利潤業務。一方面,美高梅削減電影產量而集中製作那些利潤豐厚風險較小的著名品牌電影,如《007》系列等;另一方面,通過有線電視運營商和發行電影的DVD、錄影製品等途徑,把擁有超過四千部影片的電影資料庫變成了一個新的高價值無風險的「印鈔機」。

 索尼公司在收購美高梅之後,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技術優勢,在DVD製作等領域大賺其錢;而美高梅無以倫比的資料庫則會為索尼影音製品的內容提供無懈可擊的保證。

日本文化擴張的手段?

 索尼在荷里活十幾年的摸爬滾打,連同這次的大手筆收購,究竟是出於純粹的商業考慮,還是實現日本文化擴張的一個步驟?

 更多的人認為是後者。這並不奇怪,自上世紀經濟騰飛之後,日本人就作出了一系列的驚人之舉,這其中大部分都涉及文化領域。

 被歐洲人視為藝術珍品的梵高代表作,均被日本人以天價買走:一九八七年,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五十九億日圓的高價被日本人買走;時隔不久,這個紀錄就被刷新,《鳶尾花》被賣到七十三億日圓,《加歇醫生像》則在三分鐘內以一百一十七億日圓被日本富翁齋藤購得,創下了藝術品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一九八九年,索尼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時候,美國新聞界立即就此做出反應:日本人打算連美國的文化都要奪取嗎?在美國《新聞周刊》的封面上,把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註冊商標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換成了身穿和服、滿臉淫笑的日本藝伎。《日本進攻荷里活》是這期雜誌最醒目的大標題,同時還以《日本企業買走了美國之魂》為題,刊登了長達數十頁的特刊。在這一特刊中,以民意調查的結果為依據,斷言索尼公司的收購是「比蘇聯軍事力量更可怕的威脅」!

 同年,又一件大型收購刺痛了美國人的神經:日本三菱土地公司斥鉅資十三點七三億美元收購了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十四棟辦公大樓,成為擁有洛克菲勒中心約百分之八十股份的控股公司。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國的標誌性建築,美國媒體將這一收購行為稱為日本人「買走了美國人的靈魂」。

 現在,連美高梅——這個承載了幾代美國人夢想的「雄獅」都已變成日本人的囊中之物。美國人不能接受的是,將來所有美高梅出產的大片都將成為「日貨」。有人戲言:或許索尼會將《007》的主角換成日本著名影星木村拓哉來演,那將是一種甚麼局面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