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2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25] 中日如何消弭潛在戰略衝突?

■邱震海博士 國際時事評論員

 日本政府不顧中國方面的強烈抗議,堅持向李登輝頒發入境簽證,使中日關係陷入了近年未有的低潮。有評論認為,這次日本方面完全不顧中國的面子,是雙方在歷史問題上的情緒化反應。但筆者傾向於認為,這意味著中日關係中的潛在戰略衝突已經掩蓋甚至超出了雙方關於歷史問題的糾紛。

 不久前,筆者曾發表文章指出,中日之間有爭議的領域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但上升到抽象層面,無非是三大問題:一、歷史問題,其中主要是雙方歷史觀的交鋒;二、目前兩國在經濟和綜合國力上的競爭,以及隨之而來的兩國民眾因缺乏心理調適而出現的疑慮、不信任乃至極端情緒;三、由於全球和地區戰略框架改變而導致的中日未來潛在的戰略衝突風險。而這其中,兩國的潛在戰略衝突無疑較前兩者更須引起人們的關注。

戰略衝突超過歷史糾紛

 近年日本的內政外交出現一種看似令人困惑的反差,亦即經濟優勢衰退,戰略優勢反而上升。對中國而言,日益緊密的中日經貿關係以及日本經濟在相當程度上對中國的依賴,並未阻止日本對華潛在風險的增加,其實正是上述反差的反映。

 在這一背景下,有兩大因素促使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作用不斷上升:一、中美關係呈現潛在衝突的態勢;二、台灣海峽局勢日益緊張。可以說,中美關係和台海局勢越緊張,日本的戰略作用便越重要,其對中國的風險也越增加。

下活對美和對台兩盤棋

 半年前筆者曾經判斷,影響中日關係未來走向的,有地區間三個互不相同但卻有內在聯繫的過程,即經濟整合過程、戰略互動過程和政治對話過程;值得觀察的是,地區經濟整合過程將在多大程度上作用於戰略互動過程和政治對話過程。

 現在看來,僅僅經濟整合尚不足以完全推動或改變戰略互動和政治對話態勢,還有必要在改變戰略框架方面下一點功夫。如上所述,就中美日三方目前新的戰略框架而言,要降低日本的戰略作用,關鍵有兩個:一、中美關係消除長遠發生潛在戰略衝突的風險;二、台海局勢趨於穩定。

 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須有一個戰略上的思路調整,認識到中日關係一方面屬於雙邊問題,而另一方面則涉及諸多周邊因素。無論從根本改善中日關係的角度,還是從防範、制約日本的角度看,將歷史問題作為出發點均非有效之舉,而須從突破目前的地區戰略框架入手,降低日本的戰略作用,並通過經濟整合措施,將日本納入亞洲經濟一體化的範圍之內,亦即使日本的戰略作用空洞化,經濟關係一體化。

 因此,解決中日潛在戰略衝突的根本辦法,是從對美和對台兩個切入口著手。近年中美關係經過磨合達到基本穩定狀態,尤其是中美在反恐、朝核和台灣問題上互有所需,初步建立起了一種「利益共同體」關係。這一「利益共同體」雖然脆弱,但至少推遲了中美直接戰略衝突的發生。至於台海局勢,雖然中美暫時達成基本默契但北京還是有必要從做好自身對台政策入手,而將美國因素放到一個重要但卻是輔助的位置上。

 當中美關係和台海局勢這兩盤棋下活之後,日本戰略作用空洞化將呈現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與此同時,若經濟一體化的過程持續推進,那麼中日關係便有望得到一個質的提升。(本專欄每周六刊出) (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