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29] 及時提供情況 協助政府救人

 世紀大海嘯釀成的死傷人數不斷增加,直至本港時間周二晚已造成近6萬人死亡。其中,不僅有當地華人遇難,也有香港、台灣及內地同胞失去生命,聞者哀傷。港人密切關注當地災情,也心繫身在災區尚未脫險的港人,他們的處境,市民感同身受。救災如救火,特區政府需要加強救災行動的力度,務必盡一切力量使所有滯留災區的港人及早脫險。

 入境處資料顯示,目前失去聯繫的港人有二百多人,情況比預計的要嚴重。失蹤者家屬莫不心如刀割,日夜守候消息。對於政府來說,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是情況不明:這六百多人身在何處,境況怎樣,是否受傷,有否得到醫治,等等。情況不明,使港府的救援工作增加不少困難。尤其是大量死亡的災難發生後,瘟疫往往隨之而來,身在災區的港人,生命健康將會受到進一步的威脅,急需救援。弄清情況,有利於政府採取有針對性的救援行動,這需要市民與政府配合。因此,凡有港人已經前往災區而沒有返港的家屬以至親友,都應主動報告,以便政府掌握情況、安排救援,包括派遣更多的入境處人員及醫護人員前往當地,或即時包機運送他們盡快返港等。面對世紀大災難,政府與市民須同心協力,渡過難關。

 全球的賑災行動已經展開。我們生活在同一天空下,一個地區的災害,世界各地施以援手。這一次區域性的大災難,迅即引起全球響應。港人樂善好施,向有口碑,捐贈行動也即時展開,一些大機構相繼撥出巨款賑濟受災地區,表達港人對受災地區人民的關懷。「沙士」爆發期間,為了防止疫症蔓延及加強防疫與治療聯繫,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協調機制,在防治「沙士」中發揮了作用。面對這次區域大災難,亞洲國家及地區也應該在防災救災方面,設立相關預報災害和救災機制,以有效應付大型災難所造成的危機。

 地震與海嘯給東南亞多個國家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航空、旅遊以及零售行業首當其衝。香港與東南亞地區經濟關係密切,難免會受到影響。本港不可掉以輕心,宜對這場世紀天災的影響作出評估,以找出應對之策。(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