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2月2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文匯園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2-22] 大人小事:我與馮至「不打不相識」

放大圖片

 馮至(前排左)與朱光潛(前排右)合影。圖片來源:北京大學圖書館)

李景端

 近讀《馮至文集》,對馮至先生的學術造詣深為崇敬。閱讀之餘,卻不禁勾起了我對往事的一段回憶。

肇起於《尼羅河上的慘案》

 1979年冬,我在南京創辦大型外國文學刊物《譯林》,創刊號譯載了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克里斯蒂的名作《尼羅河上的慘案》,初版40萬冊還不夠賣。正在高興之際,卻被潑了一盆冷水。原來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的馮至先生,給胡喬木同志寫了一封信,對江蘇出版《尼羅河上的慘案》和浙江出版《飄》提出嚴厲批評,說我們「唯利是圖」,「不知把社會主義飄到哪裡去了」。喬木同志把此信批給江蘇和浙江省委處理。經自查,我們認為,《尼羅河上的慘案》既不誨淫,又不誨盜,而且反映了英國上層勾心鬥角的社會現實,是有認識價值的。幸好那時中央正在撥亂反正,清除極左思想的流毒,所以這件事很快得到圓滿處理。1980年5月在全國期刊編輯工作會議上,時任中宣部部長的王任重同志宣布:「譯林的問題就到此為止。」事態如此結局,我們真覺得慶幸。

三家雜誌,各有分工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馮至對我們的態度。就在期刊會議閉幕那天,馮先生特意派車接江蘇出版局副局長陳立人和我到他家裡去,對因為他那封信而給我們帶來很大壓力表示歉意。我們則向他匯報了辦刊宗旨、選材原則和讀者反應。交談之中我們了解到,馮先生與我們的分歧,主要是對通俗文學的評價上存在差別,是學術認識上的差異,正如王任重所說,馮至的出發點是好的。最後馮先生提議三家雜誌來個分工:北京《世界文學》主要介紹各國名家名作;上海《外國文藝》主要介紹外國流派;南京《譯林》可以多介紹一些健康的外國通俗文學。他還主張,適當時候爭取在南京召開一次外國通俗文學研討會。至此我感覺到,雖然不能說馮至對通俗文學的看法有了改變,但至少表明,他願意認真研究這個問題。有了這個結合點,雙方的氣氛就緩和多了。

為叢書寫序

 那時,馮至先生早已是位大學者、大名人,而我不過是個無名之輩,本來對他真有高攀不上之感,哪知經過《尼羅河上的慘案》這場風波,我與馮至先生竟開始了「不打不相識」的轉折。不僅通信多了,有一期《譯林》他沒收到,還特地來信要我給補上。1987年他來南京參加全國外國文學學會年會期間,他約了我和幾家出版社負責人一起商量,聯合出版由他主編的一套「德語文學叢書」,並指名要我牽頭負責。

 當該叢書的第一本《誘惑》由譯林率先出版時,他特地寫了一篇書評在《譯林》上發表,隨後又發表了他為這套叢書撰寫的總序。一些知道「風波」內情的朋友,看到馮先在《譯林》上連續發表文章感到驚訝,我笑答:「這就叫『不打不相識』嘛。」

 馮至先生逝世後,聽說他女兒打算出版乃父的文集。我立即表示,哪怕賠錢,譯林社也決定接受出版。後來他女兒傾向交給河北出版,並對我的支持表示感謝。考慮到馮先生是河北人,我讓步了。如今看到這部精美的《馮至文集》已經出版,不僅欣喜馮先生的學術成果得以傳播,也使同馮先生有過接觸的人們,能夠重讀他的詩文,以示懷念之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