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4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4-19] 紓緩隧道塞車 當局提12方案

放大圖片

 政府推出的12招未知能否解海隧塞車之困? (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甄健輝)東隧將於下月1日起加價,引起各界關注三條過海隧道流量不均的情況將趨加劇。政府就改善三條過海隧道流量拋出3組共12個方案,當中包括涉及隧道收費、隧道專營權、甚至恢復汽車渡輪等,當局更透露各方案的利弊及考慮因素,但就沒有任何既定的方向,亦沒有提出短期能改善隧道流量的具體措施。

提出建第四條海隧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較早前討論東隧加價時,要求政府提出改善三條過海隧道汽車流量的方案,並於本周五討論。政府在提交予委員的文件中提出了3組共12個方案(詳見附表),當中包括提高海隧收費或補貼東隧及西隧;回購東隧及西隧專營權、公私營合作經營三條隧道、或出售海底隧道;並提出其他措施如興建第4條過海隧道、限制車輛使用海底隧道、以及加強渡輪服務,包括恢復汽車渡輪等。

 政府在文件中指出,涉及隧道收費的方案,可能會影響現有的使用者,亦會產生很多技術上的困難,如紅隧已發債券,調整收費將影響其收入,便可能需要向債券持有人賠償金錢。而涉及專營權的方案,東隧及西隧的專營商未必願意出售,專營商與政府的考慮角度完全不同,出售紅隧則可能出現壟斷的情況,回購兩條隧道亦有違「小政府、大市場」的原則。至於興建第4條過海隧道,則涉及複雜的技術及龐大的財政問題;限制車輛使用紅隧要面對技術上困難;加強渡輪服務亦未必能吸引乘客及汽車使用。

 文件稱,政府在研究各方案時,必須考慮公眾利益,並有助減輕隧道及鄰近關鍵道路和路口的擠塞問題;在研究涉及隧道擁有權和專營權的改變時,則要考慮隧道的估價必須公平、對專營商應具有商業價值、制訂廣為接受的收費調整機制以及五隧一橋已證券化等因素。

方案須考慮公眾利益

 政府並沒有在文件中交待對各方案的態度,只列出各方案要考慮的因素,亦沒有任何的時間表,而留待議員就各方案提出意見。

 由於紅隧、東隧、西隧的收費及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三條隧道汽車流量不均,以去年每日平均流量計算,位置最理想的紅隧,每日汽車流量高達121,600多架次,東隧有73,400多架次,西隧則只有39,100多架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