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4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4-19] 黑澤明:《我對青春無悔》(1946)

放大圖片

 黑澤明導演的作品《夢》,指出戰爭對人民的禍害,而《我對青春無悔》更表現了學生成為反戰的有力清流。

 成長於80、90年代青年,對於重要的二次大戰歷史、政治事件、學生運動等等,總以「懷舊」心態來追思感念,但卻又說不清或找不出,那些令人感同深受的歷史事件對象。他們活在文化與歷史的斷層焦慮中,只能藉著前人留下的影像與文字,去認識歷史。黑澤明的《我對青春無悔》,便是二次大戰前後期,日本京都大學學生運動的最好寫照。

 黑澤明於片中特別安排了二個性格迥異的角色,來點出人性的光明和墮落。野毛是一位革命色彩濃厚的知識青年,從策劃學運、退學、入獄、到加入共黨地下活動,都本著當初學運的改革精神,一直到最後因暗中支持反戰,而被「間諜」罪名起訴,瑯璫入獄。他代表的,是那個時代的良知。

 反之,另一角色系川,則在步入社會後當了檢察官,成為法西斯與軍閥權利共集一身的人,迷失了自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