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4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4-28] 立法會是尋求真理還是歪曲事實?

■李國章 教育統籌局局長

 如果教學質素不佳,又不受家長歡迎的學校,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浪費公帑繼續資助。如果我今日接受議員的要求繼續資助這些學校,難保數年後某些議員不會再一次轉變態度,批評這是浪費資源,又要求審計署署長追究責任。立法會到底是尋求真理,還是歪曲事實、誤導市民?

 二○○○年一月,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教統局表示因成本效益問題而打算擱置部分學校改善工程,遭議員大肆抨擊。委員會促請政府加快完成學校改善工程,以改善學習環境。

 政府當局從善如流,在過去幾年積極地推行學校改善工程及實踐建校計劃。但不夠五年,有議員竟批評教統局在建校計劃及學校改善工程的政策失誤、浪費公帑。這些批評有誤導之嫌,對教統局絕不公道,亦有損立法會的公信力。

 在二○○二年公布的人口推算結果顯示,學生人口將持續下降,政府亦在第一時間暫停尚未批出的工程,避免不必要的開支。政府以負責任的態度,回應議員們的要求,亦迅速回應供求的轉變,但依然招來一部分議員的批評,並且出言威嚇要求審計署作出調查,真可謂「惡人先告狀」。

 議員應該記得,在二○○二年十月十五日公布的審計署第39號報告書中,審計署署長建議應把收生不足的班級合併,以減少班級數目,使以公帑提供的小學教育更具成本效益。就此,政府帳目委員會亦促請教統局研究採取各種措施,以解決預期學位供應過剩的問題;政府帳目委員會亦提出削減過剩的學額,特別是在成本高及使用率低的學校。

建校計劃

 教育界及社會人士都同意應逐步協助半日制小學轉為全日制、為地方和設施不足的舊校原址重建或覓地重置,並為教育體系引入多元發展,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更多選擇。這些亦都是經立法會同意的政策。可是,當政府根據這些既定政策進行建校計劃,卻受到部分立法會議員猛烈抨擊,實在令人費解。

 議員應該清楚知道,建校計劃並非單單為了應付中小學學額的需求,而是有其他改善教育的考慮。事實上,為了推行全日制、重建或搬遷現有學校而興建的新校舍,對於整體學額的供應並無重大的改變。近日有民主派議員批評政府「建千禧校舍,讓舊校殺得更快」。我實在不明白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又怎能為了保住個別學校的利益而將其它學校就全制、改善校舍的合理期望置諸不理?

學校改善工程

 至於學校改善工程,是源自教育統籌委員會在一九九二年發表的第五號報告書。工程在一九九四年開始,分五期陸續展開。由於工程能改善學校的設施,從而提升學習效能,增加學校的吸引力,因此深受學校歡迎,紛紛爭取早日納入學校改善工程計劃。

 教統局有責任確保撥款用得其所。所有已進行的學校改善工程,均得到立法會通過撥款,原因是大部分議員都認同各項興建或改善學校工程背後的教育政策。若只因未來會有學校出現收生不足的情況,而停止所有工程,對我們的學童實在不公平。此外,不合標準的校舍,更會令有關的學校難以競爭,削弱收生能力,恐怕屆時部分議員及學校,又會以「陰謀論」批評政府,硬說政府想透過停止改善工程而扼殺學校的發展。

結語

 二○○○年五月,張文光議員說:「對學校惡劣處境的沉默,便是在教育問題最大的失職,議會最大的無能。」張議員要求在二○○四年之前,為餘下的500所學校全部進行改善工程,否則威脅會「組織受影響學校的教師和家長,包括十萬個曾經簽名的家長,繼續抗爭,不達目的,永不終止。」

 五年後,同樣在立法會,同樣那麼年青的張文光議員,卻改為批評建校計劃和學校改善工程是荒謬政策、浪費公帑,並要求審計署追究責任。

 我今日發言的內容,其實已經多次在事務委員會和特別財務委員會內作出合理交代。可惜有些議員們卻置若罔聞,三番四次重複批評,其實這樣做法是不健康的,長此下去很容易令人懷疑立法會的功能,到底是尋求真理,還是歪曲事實、誤導市民?(本文為作者昨日在立法會致辭節錄)(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