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5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采風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5-16] 百家廊:莫讓江山枯黃

放大圖片

 為美化城市環境,重慶早兩年移栽進城的大樹達數萬株,成活率僅得30%-40%,且破壞了原始的生態環境。重慶重新作出決定,城市建設應遵循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不再允許鄉間大樹「農轉非」移栽進城。

俞孔堅

 從一百米高空拍下杭州,只見毫無規劃、雜亂的建築,水泥叢林,到處都是覆蓋物,看不到一塊完整的土地。哪裡能看出是杭州?哪裡還像人間天堂?

 北京一九八四年和二○○三年的影像對比,城市無節制地快速蔓延,土地上都是建設區,大地景觀的變化,是多麼劇烈和讓人生畏。看未來北京CBD的電腦模擬圖,和國際大都市的另一位競爭者—上海的電腦模擬圖,它們對紐約與香港的認同程度,昭示了未來國人的身份和處境。

城市化引爆生態危機

 去年,「神舟」五號上天,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實現了。可是,看看從宇宙飛船上拍回來的照片:我們北邊的俄羅斯是綠色的,南邊的東南亞是綠色的,只有我們的國土枯黃一片。我希望這張祖國母親的影像,能喚起一個期待復興的民族的憂患意識!

 高速城市化擴張,使原來的農田、林地、草地等土地變成了單一的建設區。大地景觀正發生著「五千年未有」的變化,這種變化帶來的民族生存空間的危機、國土生態安全危機是史無前例的。在無知與無畏的態度下,我們在任意地虐待、糟蹋著有限的土地。

 土地是活的,是生命的有機體!可我們現在把它當成了死.肉,一塊塊切割掉、賣掉,被開發商一塊塊地瓜分掉,變得支離破碎,把土地的血脈切斷了,破壞了山水的自然格局。古人說了,斷山斷水,是要斷子絕孫的。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我們的城市也將是死的。

「城市美化運動」的幽靈

 我是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一九九七年回到北京。回來一看,中關村一帶擁擠不堪,路上跑的都是卡車,運磚頭、石頭,運建材呀,可以說是一種蓬勃的景象。但同時我又看到,行道樹正被砍掉,民工們正往河底灌水泥,給河道做護襯……我能看到一個將要發生的前景:一個改造整個國土面貌的城市化過程已經開始了,但這種改造,又是多麼缺乏景觀合理設計的理念。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有過一次很大的環保運動。卡爾森寫就了著名的書《寂靜的春天》,第二本與之媲美的就是麥克哈格的《設計結合自然》。這本書對我影響非常大,使我從傳統意義上的園林,真正走向了大地景觀。麥克哈格說:大地是有內在價值的,土地是有生命的,它是個活的系統。這個活著的系統告訴我們在大地上該幹甚麼,人跟土地的和諧關係是甚麼樣的。思考方法是把僅有的生態學認識,通過疊加的方法,就是千層餅的方法,一層一層疊加,最地下的是地質、地貌、植被、水文,然後動植物的分佈,人的活動,一層層疊加,進行土地的適宜性分析,根據這些告訴人們該如何利用土地,該保護甚麼。

為了廣場而廣場

 回國後的幾年間,我去了一百多座城市。如火如荼的城建場面,更讓我痛心和焦慮。本來美麗的山林,卻被無知地「三通一平」掉了;本來非常動人的河流,卻被殘忍地裁彎取直,水泥灌底護襯,變成了人工河渠;好端端的良田,一夜之間就被大筆一揮地劃為開發區,然後又被撂荒。在那些氣派的廣場和景觀大道背後,僅僅幾步之遙,就是臭氣熏天、骯髒擁擠的街巷和垃圾場……

 廣場風在中國的大江南北盛行著,中心廣場、時代廣場、世紀廣場、市民廣場,一個比一個氣派,一個比一個恢弘,卻只是一些沒有人性的廣場、無人的廣場。許多城市廣場,根本就不是為老百姓建的。是為了美化城市,是為了展示、紀念或面子,是為了炫耀政績,而不是為了功用,是為了廣場而廣場。

 你會突然在郊外稻田裡,看見一塊花崗石鋪地的廣場;烈日炎炎下,廣場成了可怕的去處—能曬死你!是一塊連螞蟻都不敢光顧的熱鍋。沒有樹陰供人遮陽,沒有座椅供人歇息,鐵絲網將人拒草地之外;為了美化廣場,不惜巨資,修建大型噴泉、華燈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機關,但又不堪沉重的日常運行費,不得不閒置或偶爾做做展示。將戶外廣場當成室內廳堂來做,金玉堆砌,以貴為美,拋光的大理石和花崗石鋪地,整得比抽水馬桶還要光滑。好了,下雪了,下雨了,成了溜冰場,老人孩子是決不敢上去的。因為將商業活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排斥在外,夜晚的廣場,華燈下也是一片死寂……

 在掛著為人民服務標語的市政大樓前,廣場是一個擺設,市府主樓是最好的觀景點。就像路易十四從凡爾賽的窗戶裡看到花園最好的圖案一樣。

專制推動的美化理念

 廣場是人與人交流的場所,使用者是普通百姓。他們可不是坐在市政大廈中俯瞰廣場的市長,也不是坐在空調車內繞場一周視察的官員和富豪。他們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男人們、女人們、兒童們、老人們,還有殘疾人和病人們。廣場是為他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學習、娛樂設計的,他們才是城市的主人。而那些講究氣派、展示性、紀念性、標誌性的形象工程,最後只能成為失去意義的擺設,成為失落的場所。

 實際上,是市長們在設計城市,建造甚麼是領導說了算。在市長們的觀念裡,仍有專制意識在作祟:

 長官意志在當代的城市建設中表現為誰官大誰說了算,聽上面的。惟官是從,官大於法,城市景觀變成了市長個人意志的體現,才出現了種種講究氣派、展示和紀念性的城市景觀。

 草民意識在專制社會,君主和官僚治理民眾如放牧牲畜一般,馬克思說過,專治制度的唯一原則就是輕視人類,使人不成其為人。官僚們的潛意識會經常影響城市建設,使城市景觀根本漠視普通居民存在,不是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和需要服務。為了獲得上級的歡悅、讚賞,可以犧牲萬民的利益。

 一百多年前,美國也曾發生過大規模的城市美化運動。藉著一八九三年芝加哥世博會的巨大城市形象衝擊,呼籲城市的美化與形象改進。當時有一句流行的話:不做小的規劃,因為小規劃沒有激奮人們血液的魔力。要做大規劃,一旦實現,便永不消亡。但這場好大喜功的城市美化運動,僅持續了十六年就被叫停,代之以經濟、美學、健康的城市規劃理念。

 沒想到,「城市美化運動」的幽靈,如今飄洋過海地到了中國。十六世紀意大利的廣場,十七世紀法國的景觀大道,二十世紀美國的摩天大樓,出現在了中國的大大小小城市。

 (《停止「糟蹋」中國城市》系列三之一)

(作者為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