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5月3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5-30] 公共醫療不能將貨就價

■余若薇 立法會議員兼資深大律師

 有病人權益組織指出,去年所接獲的投訴個案共有五百八十八宗,其中二百七十四宗屬於醫療失誤,佔整體四成六,當中六成涉及公立醫院;無論是個案的總數,或是醫療失誤個案的比例,都是過去五年來最高的。

 出現這個現象,其中一個原因相信是市民日漸提高意識,明白到自己作為醫療服務使用者所應有的權益。然而造成醫療投訴數字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不就是政府削減對醫院管理局資助的惡果,直接令醫療服務質素降低,導致事故頻生。

 早前醫管局行政總裁何兆煒公開指出,醫管局在未來數年將要面對高達七十三億元的赤字。轉頭衛生及食物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表示,政府不會再注資醫管局,因為以公帑補貼公營醫療服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誠然,最理想的情況是醫管局能夠提供高質素的醫療服務之餘,又可以自負盈虧,毋須依靠公帑資助。

 但我們知道現實距離這個理想極遠,公營醫療開支不斷上升,牽涉很多因素,諸如人口老化、公私營醫療體系失衡、藥物和醫療技術的成本上漲、新型疾病的衝擊;要公營醫療做到收支平衡,同時顧全公眾的需要和利益,實在是一個複雜的難題。

 面對未來數年高昂的赤字,何兆煒無奈地表示,將繼續推出各項開源節流的措施。然而醫療服務關乎人命,不是任何可以「將貨就價」的東西,資源缺乏必定會影響醫療服務的量和質。以急症室為例,即使提高收費之後,輪候三、四小時還是相當普遍,服務的供應始終未能合理地滿足需求。削資對前線醫護人員也不公平,結果持續有大量醫護人員流失,令本來捉襟見肘的情況更加惡化。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天我們時刻面對著各種疾病的威脅,然而各間公立醫院的日常運作那麼緊絀,若不幸地再有任何大規模的疫症爆發,我們的醫療體系是否承受應付得了?

 尤曾家麗強調,政府必須進行醫療融資改革。醫療融資無疑是目前困局的最大出路,這個議題在社會上亦已討論了一段時間,公眾理解到醫療服務始終要收回成本,大體上亦接受醫療保險的概念,只要解決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尤其是對長期病患者及其他無力擔負高昂醫療費用或醫療保險費人士的支援,相信社會不會有激烈的反對。

 然而我們距離實施這項改革還有好一段路。當局表示將於七月完成有關醫療融資的方案,年底才諮詢公眾,連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也估計,可能要另外五至八年才能落實醫療融資計劃。既然政府掌握了這個時間表,他們應該可以預期現時的困局還會持續好些時候。在醫療融資正式推行前,政府無論如何要繼續對醫療體系作出財務上的承擔,以維持理想而穩定的醫療服務質素,絕不能撒手不顧。 (本欄每周一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