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2] 百家廊:走出獅子林的一尾魚放大圖片
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透視著古典與現代藝術的文化交叉口。
——讀《貝聿銘傳》
吳錫平
蘇州名園獅子林竟是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家族的私宅,這是最近閱讀《貝聿銘傳》時才發現的。
一九一二年,貝聿銘的叔祖斥鉅資買下頹敗的獅子林。這位以經商作為一生事業的老者可能沒有想到,許多年後,他的投資在異邦有了豐厚的回報。亂世中的獅子林一派荒涼,一個十歲的孩子在假山上捉迷藏。這座曾點燃了幾代文化名流創作靈感的園林,會給他帶來什麼?
迷宮練出勇氣、堅韌
數十年後,貝聿銘在梳理自己的創作思想時,曾深情地讚歎過獅子林裡林立的太湖石,說它們的歷史感、生命感都令他久久難忘,並且他把自己的建築比喻為備受磨礪的水下之石,這不過是大師晚年的美學總結。
獅子林的石頭,在他的遊戲歲月裡,恐怕還不具備美學價值,而只有實用功能。在獅子林龐大如迷宮的山洞裡,石頭是貝聿銘最好的路標和扶手,依靠石頭,他才能在黑暗中逃避追蹤,尋找出路。獅子林沒有直接生發出建築學的新語言,在貝聿銘的現代主義作品裡也無跡可尋。獅子林倒是虛擬了一個險惡的生存環境,鍛煉了貝聿銘的生存技巧。當玩伴們盡興而歸,兩手空空的時候,貝聿銘卻一聲不響地從石洞裡帶出兩樣寶貝。一件是勇氣,一件是堅韌。勇氣使這個蘇州少年決然地走出了獅子林,遠涉重洋,投奔巨匠門下,最後筆直地走進巴黎,一聲不響地把玻璃金字塔放在羅浮宮前的拿破侖廣場上。
「褻瀆文化」的國家英雄
堅韌則使這位華裔建築皇帝,百折不回,執著地將現代主義的一脈血緣植入世界建築界的視野。一九八三年,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貝聿銘負責整修羅浮宮,這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羅浮宮最初的雛形建於一千二百年,幾百年來,歷經多次拓展和裝飾。一六八二年,路易十四曾邀請著名的意大利建築師伯尼尼整修羅浮宮,由於法國人的敵意和國王的不支持,使伯尼尼十分沮喪,剛過六個月,他就回到了羅馬。三百年後,貝聿銘陷入了相似的困境中。
貝聿銘說:「大羅浮宮是我一生中接受的最大挑戰和獲得的最大成功。」這項工程歷時十年,耗資十億美金,涉及一百三十多名建築師,二百五十多家建築公司,七個政府部門,如果沒有他「鈦質的脊樑」和密特朗政府及總統本人作為堅強後盾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他成功了,由最初被詆毀為「法蘭西文化的褻瀆者」、「魔鬼」到被奉為法國的國家英雄,一九八八年三月四日,羅浮宮改建工程落成典禮上,總統莊重地說:「你所創造的美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歷史上。」
除了這座恢弘的玻璃金字塔,在他身後,還聳立著一系列能令人屏住呼吸駐足仰望的卓越建築:美國國家藝術館東樓、香港中國銀行大廈、亞特蘭大海灣石油公司辦公樓、肯尼迪圖書館、北京香山飯店、達拉斯市梅厄森交響樂中心、日本神慈秀明會鐘樓、好萊塢「創造型藝術家代理」大廈、紐約五十七大街的四季飯店、不可思議的費姆搖滾樂廳……
東方文化遊走西方建築
走出獅子林的貝聿銘成了一尾魚,以東方文化特有的姿勢穿行在西方的建築語言裡,尾巴的每一次擺動,都給西方建築師的自信掠過層層震盪。他的每一次追索和成功都鮮明地鍍上一層東方人文主義迷人的色彩。他對「充滿激情的幾何結構」和清晰、優雅的現代主義風格一以貫之的恪守,更贏得了西方同行們的尊重。甚至在他的設計所工作的人們都流連忘返於這兒的微妙情趣:「即使你沒賺多少錢,你也希望生活在如此清澈明淨的地方。」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貝聿銘在西方建築世界裡的成功是東方儒家文化對西方傳統文化體系的一次征服。
作為紐約人的貝聿銘仍喜愛閱讀《老子》等中國古代經典著作,精深的中華文化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亦幫助他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建築語言體系。他的一腔赤子情懷和特立獨行的卓然風格,如北京西部的那座名叫香山飯店的建築一樣,為眾多中國人所敬慕和景仰。這本傳記的封面上有一幅意味深長的照片,大提琴外形的投影裡,聳立著貝聿銘的傑作: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塔面上縱向的折光如一排曼妙的五線譜,而上拱的尖頂則成了五線譜上一個鏗鏘有力的音符,靈氣四溢。這幅頗具象徵意義的設計倒是有違貝氏一生倡導的現實主義風格了。而能為這本傳記提供一個更好註腳的倒是書裡的另一幀相片:一九八二年,六十五歲的貝聿銘重返獅子林,坐在那些石頭旁,笑容像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