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6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6-28] 琴台客聚:讀書與考試

吳羊璧

 想來談談讀書、考試與出路的問題,古今對比一下。

 近年,香港社會上討論讀書與考試的問題,非常熱鬧。這些問題,是每一個家庭都關心的,因為關係到子女能不能入讀理想的學校,畢業以後能不能有好前途。這些問題,提起來就是一大串。從學前教育開始,到怎樣找小學,升中學,入大學,學制問題,教學質量問題,學費問題,考試問題,出路問題;政府的政策,學校的責任,家長的期望,學子的負擔,等等,任何一個問題提出來,幾乎都叫人談論不休。

 其實這些問題,不只是現在才那麼叫人關心,幾千年來,都是社會上關心的大問題。翻翻歷史,看看千百年來這些問題是怎樣發展下來的,倒也有興趣。

 首先,聽一聽唐太宗的一句「金句」(應是「警句」)。

 五代時,有一位王定保先生,寫了一部《唐摭言》,記錄唐代的一些小故事。像很為人熟知的「飯後鐘」故事,就是他記錄的故事之一。在這部筆記故事中,他記了這麼一段,很簡短,記下了唐太宗的一句話:

 唐太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考進士的制度,在隋唐時形成而且成熟。李世民做了皇帝,關心怎樣統治好天下。統治天下需要有許多英才,怎樣把天下的英才找出來呢?當他在端門口見到一批考中的進士連綴走過的時候,大概很滿意,於是說了這句話:「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這句洋洋自得的話,以後常被人們在類似的場合拿來借用一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下的好人才,現在都跑到我的掌握中了。彀,是圈套的意思。不過唐太宗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是從負面的意義去運用這個「彀」字。他是很高興的說,現在運用了考試的辦法,終於能把天下的英才招引進來,為我所用了。

 現在人們緊張地找學校,求學歷,目的是為使自己能在社會上找到出路。其實,從另一角度,即僱主的一方面看,其實也很想找到自己需要的好人才。唐太宗的話就表達了這種心情。在那時候,朝廷是最大的僱主。是實實在在地想找尋人才的。劉邦在建立他的漢朝的時候,也表達過類似的渴望:「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找尋人才的辦法,最早是靠尋訪、舉薦,後來才發現用考試的辦法。現在,考試可以說是最主要的方式。一個人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考試,以確證自己有某一方面的才能。社會上的各個位置上,僱主們則在等待著天下英雄來進入他的彀中。其實,雙方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人才。社會需要人才,每個人又想努力使自己成為人才。 (談考試.之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