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9] 李歐梵平衡新舊文化放大圖片
李歐梵笑言自己是「半個香港人」。
梁婉玲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李歐梵,在台灣出生,走遍世界大部分地方。李教授與生於香港的妻子鶼鰈情深,更笑言自己是「半個香港人」。早前,李歐梵來到一間書店,與讀者分享他對香港文化的看法。
李歐梵指,他於1970年首次來到香港,大學同學戴天帶他到大排檔吃牛腩麵,其美味令他懷念至今。可惜,幾年後,香港政府停發大排檔的牌照。
從大排檔在本港逐漸消失,到近來政府推動社區重建計劃,李歐梵都感到甚為惋惜。他認為,所有舊有的東西有其歷史文化的意義,更可成為大眾的集體回憶。他笑說:「如果香港所有舊東西都被拆去,我便再也不會住在香港。」儘管如此,李歐梵認同新舊物件都應得到平衡,「這不等於只有舊東西是美好的,而新東西則毫無優點。」
然而,很多事物都無法承受時間及全球化的衝擊,舊的建築物往往會被新式的高樓大廈取代。李歐梵也深明此道理,於是他提出「文化重建」(reinvention)的必要性。「我們不可能保護所有舊東西,故我們需要把它們改頭換面─把從前的歷史變為現在的歷史,或者將第二個國家的文化變為自己文化的部分。」
赤柱警署改建為超級市場便是本港文化重建的例子,但人們只重經濟效益,忽略其歷史文化的價值。李歐梵坦言,對由屠場舊地改建而成的牛棚藝術村感到擔憂。他認為,若政府對此地感興趣,此地便會被收回,屆時搞藝術的地方將又少了一處。要改變這些建築物的命運,只能靠民間力量─正如令李歐梵深受感動的「H15」一事,灣仔利東居民自發參與規劃,保護這將被政府拆卸的舊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