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7月2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7-25] 禍首:儀器出錯 人為疏忽

放大圖片

 ■香港的「八達通」還用於繳付公眾停車場的租金。資料圖片

 有從事智能卡系統開發的系統工程師指出,扣錯錢可能是八達通儀器出錯,也可能是服務供應商的電腦軟件出錯。

 該業界人士表示,多年來八達通之所以沒有面對太多消費者的挑戰,主要是因為八達通卡公司沒有向消費者提供太多本身的交易資訊,市民因此無從發現問題:「八達通開始應用時只儲存一次交易記錄,就算扣錯錢也難以追究,後來慢慢改進技術,現在才可查閱前10次的交易記錄。」

搭車扣錯錢 軟件或主因

 他分析,搭車扣錯錢主要是儀器軟件的問題:「例如本來正確是應該扣20元,如果服務供應商的電腦指示八達通機扣30元,那便是供應商軟件出錯的問題。但若電腦指示八達通機扣20元,但八達通機卻扣了30元,那便是八達通儀器的問題了。」

 他說,任何系統、軟件都無可能完全無錯處,所以即使是微軟的視窗軟件也要不斷有更新版本,業內人士對軟件出錯的情況都司空見慣。不過,若軟件應用關於市民大眾,公司處理軟件犯錯的問題時更需要高度負責。

軟件商八達通均有責任

 「服務供應商的電腦軟件可能是該公司自己編寫,也有可能授權其他公司開發,不過每一間服務供應商的八達通付款軟件都需要經過八達通公司的測試和批核,每次測試都需經過30多個程序,3次測試不及格便退回商戶,改良後再重來,頗為嚴格。如果賬目出現差額時,雙方都有責任,八達通卡公司作為『把關者』更應著力更正及提高準確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