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9] 利之所趨奸商濫竽充數放大圖片
■「加工廠」旁邊是臭水溝。 網上圖片
【本報訊】據《信息時報》28日報道:據保守估計,現時珠三角約有20萬人在炒普洱茶,在廣東,其他銷售目前已佔到所有茶銷售的半壁江山。需求增大,造假隨來。目前普洱茶市場的亂象之一,就是炒作茶材原料。
據行家介紹,廣東、貴州、四川、湖南等地的緊壓茶品均不能稱為「普洱茶」。市場上常見的一個作偽方式就是以雲南其他地區或其省份的茶葉冒充名山原料。只要掛上「野生」、「喬木」、「易武山」一類的名稱,茶品價格就立刻抬高數倍。例如一種普洱青茶按正常價應為每公斤40元-60元,市場上卻炒到每公斤260元-300元。利之所趨,市場不規範的動作就不斷冒出來。
據悉,由於國家關於茶葉標準一直模糊,質監部門對此少有查處,行業協會怕「揭黑」打擊整個市場,便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