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8月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8-06] 琴台客聚:阿炳和《二泉映月》

放大圖片

 阿炳的照片極難尋,封面這幅圖像似他嗎?

黃仲鳴

 七月號的《作家》月刊,有篇廣州電視台副台長費勇《去江南,讀城》的散文,文友看過後,都說是好文章。其中有一城:無錫,費勇從「瞎子阿炳」切入,縷述這位流浪街頭音樂家的坎坷歷程,再引出「無錫的魅力,……一大半來自阿炳,這位天才的、植根於民間的藝術家,就是在無錫的街頭、亭子裡、小橋上、溪水邊,不停地拉著來自他自己內心的曲子。僅僅想到這一點,無錫的街道,就彷彿有一種餘韻縈繞。」

 阿炳創作的樂曲,最聞名的是《二泉映月》。

 多年前,我曾路過無錫,可惜行腳匆匆,並無深入去讀這本「書」。但和費勇一樣,我都想起阿炳。因為在一九九○年,我在繁榮出版社任職,曾出版過一部《瞎子阿炳:中國現代民族音樂家》的小說,作者是北京作家邢沅,書稿是老闆陳玉書由北京帶回來的。可惜,編輯馬虎,製作粗劣不堪,錯漏極多;但撇開這一點不說,阿炳鮮為人知的身世,此書雖是小說,卻提供了不少有用和寶貴的資料,值得一看。

 阿炳,原名華彥鈞,生於一八九三年,歿於一九五○年,無錫東亭人。父親是當地雷尊殿的道長華清和。華清和號雪梅,精通各種樂器,與一寡婦私通生下了阿炳。母親病危時,囑小阿炳往投靠華清和,卻隱瞞了華清和是他父親。在當時來說,道士娶妻是不合乎禮法的,華清和也不敢張揚,只當阿炳是門徒,悉心教導。小小年紀,阿炳已諳熟各種樂器,尤精琵琶和二胡。

 根據這本書的記述,華清和與阿炳受到惡勢力的逼害,道產被霸佔,父子身份遭揭發,華清和逝世,阿炳被迫流落街頭,賣唱維生。

 費勇據網上一篇文章說,阿炳三十五歲盲目,是由於有過一段放蕩的日子,得了梅毒,眼瞎與此有關;但這書卻說,「他三天三夜沒合眼,累壞了,又染了風寒」,以致發燒,終於盲目。該文章又說,阿炳把道產委託一個堂弟管理,眼瞎後,堂弟控制道觀,把阿炳趕了出去。這與該書遭惡勢力迫害之說,又是不同。哪才是「歷史的真實」,唯有留待有心人去求證好了。

 阿炳留下的樂曲,寥寥數首而已,最為人樂道和舉世矚目的是《二泉映月》,曾在東京、羅馬、維也納、巴黎、列寧格勒、波士頓等地演奏。世界最有名的指揮家如德國的卡爾.明興格爾、日本的小澤征二,都曾指揮過大樂團演出。小澤征二還說,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費勇說:這差不多是二十世紀中國人創作的最偉大樂曲。

 這首樂曲,是中國人的光榮,是無錫人的光榮。但於今,還有多少人記得這首樂曲的創作者阿炳?有多少個旅客如費勇如我,在漫步無錫街頭時,耳邊響起了《二泉映月》的樂音,腦海浮上一個胸前背上掛著琵琶胡琴等樂器、手上拿著三片竹片,累累贅贅的,在街頭行走的瞎眼者?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