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8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8-09] 斯土斯人:昔日文人西洋景

■張芙鳴

 去上海圖書館查施蟄存先生主編的《文飯小品》,管理員卻給了我一份《文飯》。

 這是一份四十年代的綜合娛樂報紙,紙張已經黃脆得掉渣,顯然不是當時的上等貨,比不上施先生三十年代編輯的《文飯小品》,但其中的內容卻妙趣橫生,讓人不能釋手。報紙首頁總是白光、胡蝶、王丹鳳之類的當紅影星,內裡則有社會新聞、紅色人物、緋色傳奇和花邊消息,也有不少雞鳴狗盜、色情人間的角落,著實重現了內戰時期的上海生活。其中給人印象深刻的是文壇名人的行蹤軼事,幾乎每期都有,雖然後來的研究者從未把它們當作資料收入傳記或其他記載,但我確信當時的記者已有足夠的事實憑據,他們對文壇的興趣,始於文人個人的「私」生活,這和今天發佈文壇的公共消息迥然不同;對文人而言,「私生活」的意義比影星歌星更重要,它對創作和思想有直接的影響,有些作家一旦改變寫作習慣,就像白癡一樣,思維可以徹底枯竭。通常記者更關心後者,將其炒做成賣點,而對前者漠然;《文飯》文化版的記者對此頗有興趣,記錄文人生活,都是小處著手,寓莊於諧,讓人們覺得不凡的創作舉動總是和平凡的生與死連在一起。

羅家倫只開除女生

 比如羅家倫。報紙披露他追求張維楨多年,張未允,因為羅雖才氣過人,但是相貌不揚,張女士對他說:「你不做到大學校長,我不和你結婚。」羅家倫有非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留學回來,終於做到中政校長,張女士也兌現諾言;羅家倫對學生管教很嚴,某男女同學談戀愛被羅知道,他開除女生以示警戒。但指導員戴原清女士認為只開除女生,不開除男生不公平,並當眾責問羅家倫,羅用青衣道白說:「戴同志,你,你,你這話不對,學生是讀書的時候,應該專心讀書,談什麼戀愛,像我,我總算社會上有地位,一個月賺這麼多錢,我結婚十年還不敢生小孩子,談什麼戀愛,太危險了。」眾人捧腹大笑,戴女士笑著說:「羅先生,你哪裡是不敢生兒子,恐怕是不會生兒子吧?」羅氏急得直跳腳,指著戴女士說:「你、你、你……」

「郭沫若有三多」

 比如郭沫若。記者以醒目的標題寫到:郭沫若有三多:兒子多、著作多、朋友多。說他兒子多,是因為日本太太有五個小孩,大者已經工作,小者亦讀中學,國內太太有四個小孩,大者六七歲,小者三兩歲,最小的叫最大的叔叔亦不為過;說他著作多,是因為文學、歷史、考古、政治、經濟,無不涉獵,且均有專述;說他朋友多,國民黨內的官僚、政客、文人,有他的朋友,共產黨內有他的朋友更不用說,還有民主同盟內部亦諸多他的朋友。這「三多」都符合實際,而字裡行間流露出記者友善的嘲諷。

郁達夫只聽鑼鼓不看戲

 再比如郁達夫。圈內人都知道郁達夫是戲迷,但不知道他去戲院不是為看戲,也不是為聽戲,而是為聽鑼鼓去的。他說:「中國京戲中的鑼鼓有極可愛的地方,譬如說,在一個非常沉悶的場面,忽然加上一大鑼,空氣就會調和不少,和跳舞場吉士、音樂、靡靡之音,不可同日而語,尤其精神萎靡不振的人,聽見了京戲的大鑼大鼓,馬上會有促動奮發的思想。」郁達夫的作品給人軟派小生的印象,其實,骨子裡有很硬的一面,他被害的結局不是偶然。對他的生生死死,報紙有跟蹤報道,足以說明當時他受普通人喜愛的程度。

 至於胡適和陳衡哲緋聞、蘇青辦雜誌兼開茶房,出售低俗色情讀物之類,時有披露,又非無稽之談,否則,不會有胡適孤獨的《蝴蝶》,也不會有蘇青那種逃不出生活實用功力的黃魚青菜。

 那時的文人也頗大度,都能釋然以對,本來嘛,世俗生活都是創作資源,沒必要挑肥揀瘦。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