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8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8-12] 琴台客聚:中日首戰在明朝

梁立人

 上文提及,很多人以為中日兩國首度交兵是在一八九四年的朝鮮半島陸戰以及黃海甲午海戰。其實,早在明朝神宗年間,也就是日本一代梟雄豐臣秀吉當權的年代,當時這個島國陷入大混亂,豐臣新登位害怕武將再起禍端,遂轉移視線,興師渡海攻伐高麗。

 其時高麗屬於明朝屬國,明神宗便派遣祖承訓、李如松等率兵往援,這就是中日第一次戰爭,也是日本首次入侵中國主權。明軍征戰不利,豐臣的部將也內訌,戰事進入膠著狀態,中日兩條「過江龍」意興闌珊,雙方都有心議和。豈料談判之間只因大明冊封文告之中有「封爾為日本國王」之句,使豐臣秀吉大怒,於是增兵再度攻伐高麗,雙方仍然僵持不下。最後,因為豐臣暴死軍中,這次中日戰爭才不了了之。

 之後,德川家康開創其世代幕府政治,終其家族統治期間的三百餘年,中日雙方再無戰事,那是因為德川幕府既忙於鞏固內部政權,又誤信荷蘭人之言,怕葡萄牙人來侵略,閉關鎖國二百餘年。到一八五三年,美國總統斐爾摩派海軍提督培理,率兵艦四艘強行打開日本鎖國政策,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海盜叩關的黑船事件」;這個缺口打開之後,俄、英、法、荷等國也來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紛紛掠奪利益。日本人曾作反抗,但終究敵不過英法美荷四國軍艦聯合還擊,此際方知鎖國多年,無論軍事、政治都落後於人,於是燃起變革之心,播下明治維新的種子。

 在明治維新期間,便有上文提到的侵華理論在積極醞釀,直到一八七一年,即清朝同治年間,有些琉球人遇到颱風覆舟,漂流上台灣時受到部分未曾開化的山地人虐待。日本以此為藉口派遣水師三千人攻台,在琅橋(今桓春)登陸,山胞在石門以土製武器拚死抵抗,也殺傷日軍五百餘人,但終究敵不過槍炮而失敗。

 清政府要求日本撤軍不果,雙方又陷入僵局,英國深怕戰事影響其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商業利益,遂出面調停。到一八七五年始訂立中日條約,清政府被迫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有宗主權,還得賠償軍費損失,這個影響很壞!赤裸裸暴露了台灣防衛弱點,相信由此就已種下禍根,到甲午戰敗在一八九五年簽訂馬關條約,日本一口咬定就要割讓台灣,可謂早有預謀者也。

 往者已矣,今年中國大舉宣揚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重大意義,正是溫故知新,不忘部分日本人的侵華野心,早已植根於上兩個世紀,今時絕對不容其軍國主義右翼勢力再度抬頭。台灣同胞更須回顧歷史,認清日本侵略者欠下的世紀纍纍血債,不要被台獨分子所利用,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的同胞兄弟,加緊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