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8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文匯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8-15] 倡導和而不同 促進亞洲和平

■湯恩佳博士 香港孔教學院院長

 由於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及其他大臣參拜靖國神社,由於日本官員發表一些不負責的言論,使得中、韓、朝等亞洲國家非常不滿,嚴重損害了日本的國際形象。日本政府要員應停止參拜靖國神社,或者從靖國神社中將東條英機等戰犯的牌位移出,從而化解矛盾。希望日本能同所有的亞洲國家和平共處,締造一個和平的亞洲。

 日本自從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之後,經濟發展,政治進步,特別是在文化上和宗教上,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時至今日,日本有98%的民眾信仰儒、釋、道三教及神道教,整個信仰體系仍然保持亞洲精神特色,這是眾多日本宗教界、文化界朋友努力的結果,難能可貴,值得亞洲各國反思。

歐洲的團結

值得亞洲借鑒

 日本長期以來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對於孔子儒家思想中的和平主義思想,應當有深刻的認識。日本現已成為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在亞洲許多國家的前面,日本對其他亞洲國家的發展具有一種示範的作用。試想如果日本不參與二次世界大戰,今天的日本會更為強大。在宗教與文化建設上,日本已向世人證明,現代化並不等同於接受外來文化的同化,來否定本國的傳統的價值,日本保持了自己的文化與宗教特色,將傳統的孔子儒家思想同世界的科學結合起來,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中國古代建有忠烈祠,用於緬懷為國獻身的英雄,但中國的忠烈祠中的供奉者都具有崇高的道德風範,絕對不會供奉那些給其他國家帶來災難的人。許多亞洲國家和地區,都深受孔子儒家和平主義的影響,沒有理由不承擔起推動世界和平的重任。現在,我們已經看到歐洲國家在走向一體化的進程中國團結起來,我們亞洲國家應當迎頭趕上。

明治維新與陽明學

 王陽明的思想是日本明治維新的一個重要的精神力量。陽明學在日本的真正開創者應是中江藤樹,他力圖將心學普及到民眾中去:「心學為由凡夫至聖人之道」(《翁問答》)。佐藤一齋從事教育70年,任儒官19年,開創了幕末王學的先河,在他培養的大批學生中,有很多人成為明治維新的骨幹。在王陽明弘揚主體性、創造性、能動性的旗幟之下,日本出現了一大批有主見、勇於改革的實幹家,推動了日本的發展。在當代,我們仍然可以發揮王陽明「致良知」的思想,充分展現良知中的「仁」性,展現良知中的道德精神,來推動亞洲與世界的和平。

和而不同才能建立和諧秩序

 我們知道,「和」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礎,人們應該以「和」為行事為人的準則。儒家經典《中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就是說,一旦達到「中和」的境地,天地萬物,就可以各得其所,萬事萬物也可以順暢安寧了。這就是「和」的可貴之處。

 實現「和而不同」,追求「和為貴」,這最高境界的思想基礎是孔教儒家的思想核心——仁。孔子一生奮鬥的最終目標是使天下歸仁,實現大同世界。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個「仁」的教義,正是建立和諧健康社會的根本。

中日同屬儒教文化圈

 中國和日本同屬於儒教文化圈,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不適用於儒教文化圈內部的國家。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合力弘揚孔儒思想,提倡「和而不同」、「和為貴」的思想,就可以減少暴力和衝突;只要我們提倡包容的態度,亞洲各國彼此尊重,互相協調,就會呈現祥和的氣氛。亞洲各國人民在和平的道路上,走向共同的繁榮。

 我在這裡呼籲:我們要相容而不是歧視,交流而不是排斥,對話而不是對抗,共處而不是衝突!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是仁者的崇高境界。不分彼此,不分你我,不被私利所蒙蔽,以仁愛之心來對待他國人民,以「和為貴」為宗旨,才能真正實現世界和平!(本文是作者在東日本國際大學孔子節暨國際研討會上的講話摘錄) (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