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9] 處理毒魚事件須加強危機意識
兩艘內地供港淡水魚船昨日突然中途折返,原定周一起休市三日的香港魚販被逼提前一日休市,令已處於慘淡經營境況的本港淡水魚市場雪上加霜。內地有關方面在未主動知會本港的情況下,突停淡水魚供應,反映出香港與廣東方面的食品安全溝通渠道仍然不暢順。而香港方面缺乏應有的危機意識,在與國家質檢總局達成共識後,仍未能第一時間派員前往廣東確定註冊魚場,以保持信息溝通,確保輸港淡水魚的安全,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需要檢討。
內地供港淡水魚船主動折返事件,連本港衛福局也懵然不知,後經主動詢問,才知是因為「內地加強了抽檢工作」。內地方面為防萬一,主動加強對供港淡水魚的抽檢工作,本是一件好事,但作出決定後關起門來處理,與香港方面缺乏必要的溝通,則難免產生負面影響,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揣測。內地輸港食品的安全問題,不僅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健康,還關係到內地出口食品的整體形象。有關方面處理相關事件的手法與觀念需要作出改進。
毒鰻事件發生後,香港方面理應迅速派人前往內地確定註冊魚場,堵住毒魚流入本港的源頭,以解市民無魚可食及食魚無安全感的燃眉之急。然而,衛福局與內地質檢總局達成共識一周後,仍然沒有盡快派員前往廣東確認註冊魚場。事實上,內地本身對淡水魚的需求也很大,對香港市場的依賴性已大為降低。特區政府應該更加主動前往內地爭取淡水魚輸港。特區政府眼下最為迫切的工作,應該是迅速派員前往內地確定註冊魚場,確保本港市場有安全的淡水魚可賣,重建市民的「食魚信心」。
目前,本港上上下下都在為如何挽回市民的食魚信心而努力。不幸的是,前日本港又發現市面上兩種魚含有孔雀石綠。如果毒魚事件一再出現,政府所有的努力都只會事倍功半。港府必須要徹查這些含孔雀石綠的魚,究竟是因為檢查不嚴而從正規渠道進來的,還是走私進來的,以便有效堵塞毒魚進港的渠道。(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