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7] 潘明繼 從瘌頭放牛娃到克癌聖鬥士放大圖片
不久前,世界上第一劑中西結合抗癌藥物--志苓丹膠囊在福州通過國家審批。志苓丹膠囊是中國著名抗癌專家潘明繼教授40多年臨床醫學經驗與他首創的「扶正培本」治癌理論相結合的結晶。志苓丹突破中藥、西藥不能合成藥劑的學術禁錮,以16種中藥為主,輔以5種西藥研製而成。2000年以來,志苓丹在全國500例臨床試驗中,證明其具備藥效快、療效顯、安全無毒等特徵,是醫治中晚期癌症痛苦綜合症的的新良藥。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李東波、涂若奔 特約記者:古霞
被外國專家譽為「克癌聖鬥士」的潘明繼,祖籍福建南安,由於家境貧寒,小小年紀便當上放牛娃。他在家庭勞作的重壓下仍可以優異成績考入南安中學。潘明繼因為交不起寄宿費和膳食費,只能住進鄰近學校農家的牛欄中燒火自炊。
由於終日與牛為伴,少年潘明繼渾身散發的氣味,令同學紛紛避而遠之,加之長期在牛棚中生活,他染上了「瘌痢頭」。但是,這個「另類」學生最終卻脫穎而出,獲得校方頒發「陳嘉庚獎學金」。
六親人病死 從小立志行醫
「可以說中學時代考取的『陳嘉庚獎學金』改變了我一生。」潘明繼不無感慨。從那以後,潘明繼自身形象為之一變,獲得從校長到同學的認可。他獲推選為校學習部長,學生會幹部。畢業時,潘明繼獲學校推薦到當地工作,月薪40塊銀元,這對家境艱難的他來說無疑收入不菲。
不過,潘明繼卻高興不起來。他無法捨棄上大學、當醫生的夢想。由於當年農村缺醫少藥,他的生母、養母、大姐、二姐、二哥、弟弟一家六口人都被病魔奪去生命。迷信的村民甚至將潘明繼視作不祥之人,將他生母與養母之死歸於潘明繼「命中剋母」。最終,潘明繼還是偷偷參加高考,並如願以償入讀福建醫學院。
1955年,潘明繼大學畢業。此後不久,適逢國家提倡「西醫向中醫學習」,他又再次走入學府,開始系統學習中國傳統醫學。3年後,成績優異的潘明繼放棄大學任教的機會,選擇在福州第一醫院作普通臨床醫生。不久,福州市第一醫院成立中西醫結合腫瘤科,潘明繼成為負責人。從此,潘明繼與癌症成了冤家對頭。
中藥顯奇跡 改變療效標準
雄心勃勃的潘明繼在腫瘤科第一年便遭受打擊,他收治的首批100多名病人中,用化療強攻方法治療的37名癌症患者,一年內相繼被死神奪去生命。潘明繼回憶當年,感覺那些病人就是臨死前到他這裡登記一下,自己也為不能延長他們生命而愧疚。
直到有一天,一名肺癌患者的經歷令潘明繼深受啟發。該名患者當初因醫院病房緊張,僅拿著潘明繼所開的中藥在家服用。然而幾個月後,該患者癌病症狀消失,變得能吃能睡,體重也增加了。潘明繼頓時眼前一亮,感覺像是奇跡。可當潘明繼為該患者透視檢查後發現,病人的腫瘤並非如他想像的變小,反而是增大。
潘明繼說,當時醫學界僅簡單地根據腫瘤增減的程度來評判療效,然而,癌症患者以及家屬都希望病人能夠活下去,甚至是健康有質量地活下去。於是潘明繼改變了治癌療效的標準,他認為,帶瘤生存時間的長短,以及病人生存質量的高低才是衡量中晚期癌症療效的重要指標。
發明新理論 中西療法互補
在1971年全國癌症防治大會上,潘明繼發佈他首創的「扶正培本治療癌症」理論,語驚四座。潘明繼通過長期臨床經驗,總結一套中西結合、攻補兼施的醫療模式,即運用西醫的手術和放療,攻克局部癌灶;對放療後殘存的癌細胞,或已全身播散的腫瘤,採用化療;再配合中醫「扶正培本」調理,糾正、修復西醫「攻伐療法」給機體帶來的損傷;對不宜強攻的中晚期病人,則採用中醫扶正療法,增強患者機體防衛能力。
首創中西結合抗癌藥
潘明繼將中國傳統醫學與西方現代醫學完美接軌的開創性理論,給全球醫學界帶來新衝擊。荷蘭著名學者菲得門稱:「如果青黴素的發現使人類壽命延長10年,那麼,癌症『扶正培本』治療理論,也不亞於青黴素的貢獻。」
中西藥混合破禁錮
目前,扶正培本治癌理論,更獲國內外學者公認為繼手術、放射、化療之後第四種癌症療法。潘明繼也因此獲頒「國際畢生學術成就金質塑像獎」。2004年,潘明繼與兒子潘遠志一同應邀登上聯合國講台,向全球醫學專家作《中西醫結合在腫瘤防治研究中的優勢》學術報告。
然而,長期煎熬中藥,再配以對症的西藥,這對患者來說肯定是一種負擔。於是,製造中西結合新藥的想法湧上潘明繼心頭。
潘明繼告訴記者,醫藥界有個清規戒律:中藥、西藥涇渭分明,決不能混在一起。但擁有30多年臨床經驗的潘明繼打破傳統思維,傾全家財力並花費近20年時間,終以16味中藥為主,輔以5種西藥製成了「志苓丹膠囊」,臨床試驗數據表明,該藥對中晚期癌症氣陰兩虛症候有效率高達九成以上。
鼻子嗅出癌症患者
潘明繼對癌症的敏感可謂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據介紹,潘明繼某次在福州一座商場買衣服,到收銀台付款時,他發覺,身邊一中年男子的氣息帶有一股蛋臭味。憑多年經驗,他判斷該男子可能胃出口處長了一個腫瘤。當潘明繼告知那位男子時,卻被誤認為江湖遊醫,潘明繼只得亮出自己身份,並勸他去做檢查。未想到,次日該男子果真檢查出惡性腫瘤。而這樣的事例在潘明繼生活中舉不勝舉。
潘明繼對記者說,在他看來能夠幫助病人減輕一分痛苦,就是增加病人一分抗癌力量。在他的家中,記者發現一個重點病人記錄本,編號已達14,000多號,本中記錄病人的症狀以及用藥情況。潘明繼稱,每周在醫院坐診時間有限,這些病人都是將自己生命交給他,他應該對這些患者負責,隨時歡迎他們打電話來諮詢,他這樣編號記錄有助於快速查找病人。
據記者觀察,周末潘明繼家中的電話也是響個不停,不僅有患者家屬諮詢,也有海外華僑請求治病。潘明繼名片上不僅有辦公室電話,家中電話也是完全公開。
夫妻家鄉義診數十年
記者與潘明繼交談發現,年逾古稀的他不僅中氣十足,一連幾小時談話也不露疲態。更令記者吃驚的是,潘明繼每天睡眠時間僅為4小時,甚至這4小時還會被搶救病人等突發事件打斷。這樣少的睡眠時間對年輕的醫生來講,也是不可思議的。
斥資興建義診基地
記者於是向潘老請教養生之道,他毫不諱言稱,首先要有個好心態,而他更有一個好「總理」——同為醫生的妻子施增英。結婚近50載,潘教授的飲食起居都交給夫人施增英細心照顧,正是她對營養方面的調配,才令潘明繼能夠長年累月處於高強度的工作狀態。
據介紹,當初潘明繼與施增英結婚後第一個春節回到泉州南安老家探親,結果他們的節日是在為鄉親義診中度過。此後每年春節,潘明繼夫婦都回家鄉為鄉親義診,周圍十幾里的鄉親都會趕到潘家看病。幾十年後,參加義診的醫生已從當初的潘明繼夫妻二人發展到如今20人的醫療隊,成員都是潘家人。
如今,潘明繼利用個人10萬美元的獎金、加上海外潘氏宗親的捐贈以及當地政府的支持,在故鄉南安投建了「明英苑」,作為科研、義診基地。
榮膺全國美好家庭
記者在潘明繼家中發現一面牆壁掛滿潘教授的榮譽獎狀,可潘明繼指著一幅1994年「全國美好家庭」的照片說,這個是他最看重的榮譽。不僅因為這是當時中國上億家庭中選出的30個家庭,更因為這代表了社會對這個家庭最高的讚譽和信任。目前,潘明繼的兒子潘遠志已是香港小有名氣的醫生,女兒潘雲苓則陪在父親身邊,任福州第一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這對兒女受父母影響,先學西醫再鑽研中醫,並作出自己的成績。
潘明繼簡歷
1933年 出生於福建南安安。
1955年 畢業於福建醫學院醫療系。
1961年 畢業於衛生部福建首屆西醫學中醫班。
1971年 在全國癌症防治大會上公佈他首創的「扶正培本治療癌症」理論。
1988年 獲福建省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1991年 獲美國國際傳記學會評為「國際36位突出貢獻專家」之一,榮獲「國際畢生學術成就金質塑像獎」。
1994年 入選全國30戶美好家庭。
現為福州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福州市中西醫結合腫瘤研究所所長,福建中醫學院教授,廈門大學腫瘤細胞工程國家專業實驗室學術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腫瘤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英國皇家醫學會會員,國家科技成果評審鑑定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