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5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新聞專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0-17] 歷史博物館帶你闖禁地

放大圖片

 香港歷史博物館帶領市民勇闖禁地,前往逾百年歷史的香港墳場認識過去。別以為墳場陰森恐怖,遊客會避之則吉,相反由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舉辦的「墳場遊」卻極度踴躍,港人藉探訪「已故名人」認識香港。丁新豹笑說:「每次前來墳場,都會有新發現!」

 位於跑馬地的香港墳場,前稱「殖民地墳場」,是歷史最悠久的墳場,官方紀錄更始於1845年。專研香港早年華人社會的丁新豹昨日更舉辦「跑馬地墳場半天遊」,吸引35名市民報名,當中有教師、專業人士和退休人士。當丁新豹娓娓道出墳場的淵源時,更有途經市民駐足,細心聆聽「故人」往事。

快活谷 意指「極樂之地」

 親自領隊的丁新豹表示,跑馬地英文譯名Happy Valley,即快活谷,淵源久已,但絕非與跑馬有關。他說:「早於香港有賽馬之前,跑馬地已稱為快活谷,原意指「極樂之地」,讓故人早登極樂。他又指出,雖然官方有關香港墳場的最早紀錄是1845年,但從墓碑所見,最早可追溯至1841年香港開埠之初。

 總館長丁新豹續說,從英國軍醫留下的文件中,那時有英國海軍軍艦響尾蛇號來港,但船長William Brodie因病逝世,遂葬於香港墳場,有關資料已在軍醫文件中記錄下來,內裡更附有出殯時儀式的照片,證明香港墳場早於1841年已存在。他更稱,本港墳場概念源於英國,中國人只會按風水安置山墳。

墳場找歷史 每次新發現

 丁新豹表示,從墓碑資料,再翻查歷史,總發覺歷史十分有趣。他表示,在香港開埠初期,有懂多國語言的混血兒來港替港府做傳譯工作,其後更擔任相等於現時警務處處長的職位,但他卻「包娼庇賭」,被多次投訴後離職,但因他總可緝捕犯人「交差」,較繼任警務處處長好,港府無可奈何地要讓他復職。

 從墳場找歷史,丁新豹總有辦法,並說:「每次前來墳場,都會有新發現!」他續稱,墳場太大,過往未有細意觀察,每次總有新發現而已。他更並多番強調:「墳場和歷史是分不開的,我不是要你們尋幽探秘,但若果想認知歷史,最好先看了參考書,三五知己前往墳場,但記緊不要喧嘩!」

年底再辦 衝出香港

 當半天的跑馬地「墳場遊」將盡,丁新豹透露在今年底將會再舉辦「墳場遊」。他說:「墳場遊反應熱烈,今次報名的達百人,所以分開兩次,今年底再舉辦墳場遊!」他又稱,香港每個墳場都有其特色和歷史,是不少史上赫赫有名的故人居所,有意衝出香港墳場,舉辦東華義莊的墳場遊。

百年墳場 多名人「入住」

跑馬地逾百年歷史的香港墳場,吸引不少本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故人「入住」,當中有何啟爵士、富商何東爵士、英國著名商人遮打爵士、一代影星林黛,都長眠在香港墳場。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表示,在清朝時期,中國人普遍存有敬拜祖先的傳統習俗,信奉基督教往往會被華人歧視。因何啟是基督徒,在英國取得醫學和法律學士,身穿西服,漸得英政府的重視,更被委任為立法局議員,更連任四次。不過,何啟協助孫中山革命的行徑,使英人質疑何啟對英政府的忠誠。

 那時年紀尚輕的孫中山,在何啟親身的教導下,萌生中國須改革的念頭,何啟更曾透過外國傳媒協助孫中山嘗試推翻滿清。丁新豹說:「英政府開始懷疑,何啟要協助中國革命,是幫助中國改革,使英政府開始質疑他的忠誠。」在1913年,英政府決定不再委任何啟為立法局議員,使何啟失望,遂於翌年病逝。

何東戰前全港首富

 至於富商何東爵士,白手興家,曾在怡和洋行做買辦工作,其後便投資地產,在香港、中國華北和南洋都有其業務。丁新豹表示:「在戰前,何東是全港首富!」其後,何東更是首個華人向港督申請入住山頂。丁新豹續說,何東雖然是混血兒,但已視自己是華人,更有兩名平妻。英國著名商人遮打爵士,丁新豹說:「香港有兩條街道紀念遮打,一是遮打道,二是吉席街,因為遮打全名是『保羅吉席遮打』!」遮打是阿美尼亞人,來港後投資地產,更是置地創辦人,曾任行政局和立法局議員,更擺平所有反對聲音,在中環填海,至1902年封爵,入住雲石堂數月後病逝。

東華義莊 獲獎「死人賓館」

 東華義莊是東南亞最大的「死人賓館」,前身是文武廟,1875年為便利同胞寄厝靈骸,捐資在西環牛房附近興建的義莊;當時廣東各縣市有不少人來港打工,如不幸身故,因那年代沒有雪房,屍體容易腐爛發臭,於是先行入殮再暫厝義莊,待後人來港才移回鄉,當時的使用率很高。

多名人身後「暫住」

 其後,文武廟將義莊送交東華醫院管理,至1899年遷建大口環現址,正名為「東華義莊」。東華義莊佔地超過6000平方米,包括石牌坊、花園、內設有大堂2個、莊房72間、骨殖倉1個,最多可存放約300件靈柩、骨殖及靈灰及骨灰龕位6733個,由於樓群建於不同時期,建築特色亦有差異,以至具有中國建築和本地特色,以及摻雜西方現代特色的建築群並存。

後人需繳莊租

 不少名人在身後,都曾安放在東華義莊,如在本港逝世的「五四」時期北大校長蔡元培、已作古的恆基兆業集團主席李兆基父親李介甫、銀行家廖創興、周生生珠寶金行創辦人周君任等,而在去年過身的富豪林百欣,在運回家鄉潮陽安葬前,亦曾安放在義莊內的「天」字殯房。

 上月,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頒發東華三院亞太區文物修復獎優越大獎,以表揚東華三院大型義莊修復工程的成就。據了解,目前東華義莊仍有棺木近百副及骨殖百多具,分別停於大堂及莊房,後人需按月繳交莊租,後人若沒有依時交租3個月,東華三院會刊登憲報,之後把屍體火化,再安葬於柴灣的東華公墓。

墳場遊忌「多手多口」

 中國人向來認為墳場「不吉利」,不宜久留,但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墳場遊」,推廣從墓地中探索歷史。堪輿學家蘇民峰表示,參觀墓地的市民不要抱著嬉戲的心態,必須尊敬待之。

 他又指出,在西方國家類似的參觀活動已相當普遍,許多學校都會帶學生到不同的墳場,欣賞建築及了解葬於墓地內的名人歷史。他認為市民到墳場參觀,只要隨身佩戴自己信奉的宗教飾物便足夠,在墳場內亦可隨意拍照,不過緊記勿「多言多手」胡亂觸碰墓地的祭品。

跑馬地「墳場遊」行程

領  隊: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

日  期:12月18日(星期日)

時  間:下午2時至5時

集合地點:跑馬地香港墳場

解散地點:跑馬地香港墳場

名  額:40人(參加者須年滿16歲或以上)

費  用:免費

語  言:粵語

需  時:步行時間約3小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