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8] 北京密步睦鄰 應對中日冷局
■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胡溫新一波外交攻勢,首先的重點還是在亞洲鄰國,俄、朝、越及新加坡的交往,就是要使他們清楚中日爭端的事情真相,鞏固這些盟友關係。而未來胡錦濤與布什的會談,也必會使其明白,助長小泉政府的右傾化,有害於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穩定,實質上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步入2005年底,胡錦濤並溫家寶展開今年最大規模的一次外交活動,國務委員唐家璇說這是全方位外交,有人喻為全年外交的「收宮」,其實這次外交攻勢的目標明確,就是對日。
應溫家寶邀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抵京進行一周的訪問。國際外交界都視這為北京與新加坡關係解凍及提升的標誌。李顯龍上任前夕訪問台灣,雙方結下的心結,算是一筆抹去。李顯龍此行說得最大聲的話是: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灣獨立。
實際上,李顯龍看重的是與中國的經貿關係,而胡溫則把李顯龍到訪,作為北京外交新攻勢的第一炮。國務委員唐家璇在出席「中國與聯合國」研討會開幕式時宣佈,胡溫即將展開全方位外訪,繼續推動全方位外交政策,為世界和平和共同發展作新貢獻。在月底,胡錦濤將出訪朝鮮和越南,之後訪問歐洲,包括英國、德國和西班牙三國。另外,胡錦濤還將訪問韓國,並出席在韓國舉行的APEC首腦非正式會晤,隨後還要接待布什訪華。
至於溫家寶接待李顯龍之後,將出訪東歐,二十六至二十七日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四次會議,並與俄總理舉行第十次定期會晤。之後,再訪問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值得注意的是,胡溫兩人有某段時間將一齊在國外,打破了過去必有一人留守國內主持大局的慣例。僅此,足以顯示這一輪外交攻勢的力度。
以全方位外交求穩定和平
從胡溫出訪的這些國家看,確確實實是全方位,既有歐洲,也有亞洲;既有東歐,也有西歐;既有大國,也有小國;既有鄰國,也有遠邦。據悉,北京前一段時間定下的外交總方針是「重在睦鄰,關鍵大國」。意思是,重點是搞好與鄰國的關係,從過去的「睦鄰、友鄰」,再加上「富鄰」,以求有一條穩定、安定、和平的過境線。
但是,這一波胡溫外交新攻勢,顯然不是一般的全方位外交,也不是一般的外交睦鄰,而是有強烈的針對性,那就是對日。中國紀念六十年前的抗日戰爭勝利活動還沒有結束,日本小泉政府又發出新的「戰書」。小泉挾大選勝利,穩坐首相寶座,並且通過了郵政改革的威勢,在日本秋季大祭的首日參拜靖國神社,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遭到中國和亞洲各國抗議之後,日外相町村竟然還說甚麼今後不再「事事順從」中國,要與中國建立「對等」的外交關係。這種言論,被國際媒體評論為「對中國下外交挑戰書」。
日本的挑戰挑上了門,中國不得不應戰。北京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說,「韜光養晦要一百年」,看來許多中國人的善良願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中日角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管怎麼說,對日外交,已經增加了「對抗性」,成為胡溫外交的重中之重。
於是,從某種意義講,如今的對小泉政府的外交,是新形勢下的「抗」日外交。
主動惡化中日關係的是東京
不容置疑,中日雙邊關係的惡化,本質上還是國家利益之爭,日本眼紅中國已在東海打出油氣井,藉參拜靖國神社,動員日本民意,發動一場與中國爭奪東海的角力。這場角力,顯然不是如善良的願望那樣可以避免。加上,小泉背後有美國,布什近日稱許小泉「是果敢的領導人」,當不是信口開河。在這個背景下,胡溫全身而出,大打外交戰,相信都離不開一個中心:「抗」日。
「抗」日外交,使到「重在睦鄰,關鍵大國」的外交方針有了新的含義。日本是大國,尤其是經濟大國,只不過中國與日本的外交關係已在「睦鄰」上打上了問號。顯然,主動出招、主動惡化中日關係的不是北京,而是東京。
胡溫的這一波外交新攻勢,首先的重點還是在亞洲鄰國,俄、朝、越及新加坡的交往,就是要使他們清楚中日爭端的事情真相,鞏固這些盟友關係。而未來胡錦濤與布什的會談,也必會使其明白,助長小泉政府的右傾化,有害於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穩定,實質上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本欄每周五刊出)(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