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新聞專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02] 愛國建港 未來之星同學會成立

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曾媚)由本報主辦的「未來之星—中國國情教育培訓班」已於今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來自香港9所大專院校的108名大學生,透過8天的北京之行學習國情,收穫頗豐。日前,本報聯同各大院校逾百名大學生成立「未來之星同學會」,並透過分享會分享北京之行的收穫及感受。出席典禮的嘉賓及學員都紛紛表示,能夠參與國情培訓班機會實屬難得。同學們的熱情反映了香港年輕一代對認識國家日益強烈的渴求。

 「未來之星」得到特區政府、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和公民教育委員會的支持,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國家教育部、清華大學等機構的協助下,圓滿完成8天的行程。

 主辦機構日前對學員進行問卷調查,在收集到108份問卷中,有99%的學員認為培訓班有助於加深他們對「中國發展」的了解;有98%的學員認為對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有莫大的幫助;95%的學員則認為加深了對「中國的歷史」的認識;還有86%的學員認為該活動有助於了解中國的文化。

京駐港機構大力協助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解曉岩表示,社會各界舉辦國情教育班,能夠增加香港學生對內地的了解,他說:「百聞不如一見,同學透過親眼所看、親耳所聽、得到第一手資料,對他們了解國情、歷史、內地經濟、社會各方面都有極大幫助。」解曉岩認為,類似「未來之星」的活動極具意義,公署人員將繼續積極協助相關活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及立法會議員梁劉柔芬亦認為,「未來之星」得以舉辦,足見社會各界對青少年的關懷及愛護。她勸勉學員珍惜機會,更多認識國家及投入社會服務。

有助凝聚香港精英力量

 近年香港青年回內地進行考察和培訓,已發展成為社會潮流。香港文匯報副社長劉永碧表示,參與是次活動的學員透過講座、參觀、交流等活動,能初步認識國家的政治架構,強化國家觀念、提升對國民身份認同感。她相信,剛成立的「未來之星同學會」,將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她又希望,學員能延伸到所屬圈子及專業領域,凝聚香港社會的精英力量。

多位政要嘉賓出席典禮

 出席典禮的嘉賓包括全國政協常委伍淑清、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梁天培、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張春生及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鍾志平。參與培訓的學生不但可以獲得「未來之星—中國國情教育培訓班」紀念會刊和有關DVD光碟,更可自動加入同學會,將直接或間接參與管理工作,組織各項活動。

馬時亨殷殷期許:未來特首此中尋

 【本報訊】(記者 曾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與「未來之星-中國國情教育培訓班」學員緣份不淺,繼學員於北京回程飛機上巧遇他後,馬時亨更延續此緣,應邀出席未來之星同學會成立典禮,分享他對國情學習的感受,又稱讚學員表現極為出色,水平不俗,期望108位「未來之星」學生中能出現未來特首繼任人。

慨嘆殖民時代類似機會少

 馬時亨月前陪伴了女兒往北京讀書,回程時、9月4日於飛機上巧遇學員,他笑稱:「真可惜我的女兒沒有參加未來之星,我只好私人把她送去北京進行培訓了。」30年前就讀港大的馬時亨,慨嘆當時正值殖民地時代,港英政府並不鼓勵年青人認識中國國情,以致大部分學生都不認識祖國。唯一令他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國家加入聯合國,他說:「當時的感受是:哇,加入聯合國,『咁犀利』!」

 馬時亨表示,國家進行開放改革至今才二十多年,經濟及社會進步快速,而且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年來保持平均8%至9%的經濟增長率更是世界少見,因此學生需要更認識國家狀況,提升國情培訓,加強對香港及國家的承擔及抱負。他鼓勵,學員關心香港及國家事務,多思考、多討論,更稱:「希望你們當中有人有朝一天能成為特首,更希望每個學員都成為真正的未來之星。」

學員本月再赴京 參與奧運倒數

 【本報訊】(記者 曾媚)「未來之星同學會」甫成立,成員便有機會透過同學會,參與奧運籌備活動,再次赴京。香港文匯報副社長劉永碧表示,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香港特區政府支持下,11月將會籌辦名為「心繫奧運-香港青年社團領袖及各界青年學生代表訪京團」赴京,與內地各界共同參與奧運1,000天倒數的活動。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張春生更向所有「未來之星」表示,學員將自動成為「心繫奧運」的成員,將來有機會參與奧運義工項目,令學員興奮不已。

有望參與奧運籌備

 「未來之星同學會」代表之一,參與奧運倒數訪京團的包括香港大學學生張志明、中文大學學生廖嘉琪及城市大學學生謝炳堅。廖嘉琪坦言,從來沒想過可以參與奧運籌備活動,今次能夠成為國際盛事籌備工作的分子,感覺自然更深刻,而且能成為首批同學會代表赴京,實在是富使命感的活動,希望自己可以在整個行程中,保持最好的表現,不負眾望。自言不喜歡運動的她,樂於參與奧運活動源於這是國家第一次舉辦奧運,她說:「國家第一次辦奧運,我就算不喜歡運動,也很希望知道及參與國家籌辦奧運的過程!」

親身了解兩件大事

 同樣能再赴京的謝炳堅則頻頻以「興奮」和「期待」來形容他的心情。他表示,曾於國情培訓班中聽過奧運選手王義夫的講座,又看過申辦奧運成功的短片,對北京申辦奧運有基本的認識,但為了更深入了解奧運籌備情況,他將做好資料搜集,以求到時不只是聽,而是能提出有深度的問題。

 據知,他們不但可以參觀國家體育總局,更能參觀國家航天科技發展部門,謝炳堅稱:「相信那會是另一個很不一樣的體驗,畢竟奧運和神舟六號都是近來中國最受矚目的事,能去北京作深入了解,實在是個難得的機會。」

北上倍知天宇寬 南歸更添愛港情

 【本報訊】(記者 曾媚)「未來之星」的18位同學代表,以社會架構、政治制度、經濟狀況、企業文化及北京生活等主題,在「未來之星同學會」成立典禮上暨中國國情教育培訓班分享會上,介紹了他們在京培訓的心得體會。

 香港大學醫學系學生簡煒文及牙醫系學生鍾穎欣都表示,以往聽到新聞提及有關國家權力機關如人大、人大常委會等,都會摸不著頭腦,幸好培訓講座包含了中國政府的成立過程、政制體系的內容,令他們加深了對國家政治的認識,返港後接觸有關新聞時也明白得多。簡煒文說:「身為中國人,向別人介紹中國時,沒理由連中國政治制度也不知道吧?」

解決貧富懸殊 任重道遠

 除了政制,中國經濟範疇也是學員極感興趣的部分。中文大學藥劑系學生羅雅姿及香港大學統計及精算系碩士生郭世民均表示,此行令他們對內地經濟有更多的關注。郭世民認為,雖然大部分數據都可以看到中國經濟正在急速起飛,但他卻在北京的酒吧街看到不少乞丐,令他想到貧困問題,因此國家要幫助同胞完全擺脫貧困,實在仍然有漫長的路途。

為國家做貢獻 義不容辭

 另外,也有學員分享參與各項活動的感受,如參觀軍營、清華大學校園、與奧運金牌選手王義夫真情對話等,都帶給學員極大震撼,因為他們深切體會解放軍、內地學生等對國家的認同及付出,反思香港年輕一代的定位。

 理工大學學生羅頌恩及樹仁學院學生李翠姿表示,參加活動前,受傳媒影響,對國家有許多負面的想法,而親身體會後,才多方了解中國的管治方針與理念,增加了使命感,希望為國家效力。樹仁學院中文系學生洪志傑更說:「為了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富強,能為國家做些貢獻是義不容辭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