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7] 悼巴金 懷巨人
■韋子剛 英國約克大學博士
在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節目中我聽到了巴金老人逝世的噩耗。在世上停留了一個世紀,創造了無限精神食糧,他那點燃著亮光的魂魄,永恆地藏在我們心坎。
對人民和家庭的忠誠至死不渝
少年十五二十時,身處在殖民統治的香港,祖國正值向科學進軍,鼓勵知識分子要為建設新中國獻出熱力,我雖然是在保守的「官立」學校的堡壘中受英式教育,但是,如同一切追求理想的年青人一樣,心中時刻都朝著一絲亮光,它引領著我們尋找著前途和方向。我們不懈地追尋、摸索,貪婪地吮吸著新知識和新思想,那時候,打開我們的心屝的有各種刊物和書冊,其中,巴金的作品是重要的一瓣。
《激流三部曲》在年青人的血管中注入了澎湃的激素,鼓動了健旺的心肌躍躍欲試的雄心。《愛情三部曲》舒張了感情的網絡,提示了愛應該觸及的不只是個體,還要顧及人群。巴金作品中洋溢著的是對國家和人民的愛,他對舊社會不是鞭撻,而是解剖,從而希望可以治癒頑疾,把社會導引至健康;有人以為從他的名字,可以意會到他對無政府主義的嚮往,其實,首先就要澄清「巴」不代表巴枯寧,而「金」是當時他正在翻譯克魯普特金的《倫理學》,順手拈來此名。他不是無政府主義的鼓動者,從他數十年的行動可以看到,他不會鼓吹暴力,不會妄求無原則的「民主」與「自由」,更不會嘩眾取寵,更不會抬棺材抗議或者隨便叫囂鼓動群眾上街。他給予青年的是指路的明燈,給予舊社會的是治病的良藥,給予落寞者是振奮的號角。他對人民和家庭是出諸內心的忠誠,這忠誠至死不渝。
青少年人的啟蒙老師
我國近代文學史上的巨匠,魯迅曾經擎起大旗,巴老不只以他一千三百萬字的作品在文壇上顯出份量,他的作品對人民的啟發和指引,也足堪令他光芒永耀,名垂千古。少年時我沉醉於他的作品,直至年逾不惑,也經歷了「文革」的烈火燒,我更欣賞他的五本《隨想錄》,尤其是當我從電子媒介上看到他巔巍巍地用柏金遜折磨著的手在稿紙上一劃一劃地寫出他的心聲時,我的心在淌淚。
是巴老告訴了我青年人要走的路,為我開啟了一道門,送我走向更遠的地方。
不會向同舟人落井下石
魯迅、巴金、老舍和眾多在中國文學創作上閃爍著不滅的光輝的群星,他們不僅在寫作藝術上創造了典範,而且,也為人們栽培了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他們是時代的號手和鼓手,更重要的是他們和人民站在一起,哪怕是心情極其沉重和哀痛,他們筆下的投槍只會指向敵人,他們點起的火把堅定地照引著人民正確的路向,他們和群眾有著共同的語言,絕不會對同舟的人落井下石或者拋出尖酸刻薄的冷言冷語,也不會像時下的所謂文壇才子,站在牆頭,只顧咒罵中國和中國人,恨不得把皮膚漂白,眼睛變碧。這些人,那些作品,就算蒙上繡花般的文釆,也只能是剎那的過眼時裝。
我們渴望著文壇上再出現巨人,這不但豐富了我們的藝術生活,而且也給我們照亮了前進的方向,在我們的靈魂中注入了信、望、愛。(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