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8] 疾風知勁草 患難見真情
■方潤華
拙作《人腦與思維》開宗明義闡釋了人的思維來自大腦:「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它指揮著人的一切言論和行動」,「人在生活實踐過程中不斷利用腦袋進行思考,不斷探索,追求美好,充分表現人性的多面體。人性有完美的,也有醜陋的,都是人的生活、理想取向,通過大腦的指令表現出來」。
完美的人性應該是寬容豁達、待人以誠、高瞻遠矚、腳踏實地、當機立斷、能屈能伸、刻苦耐勞、有愛心、能自信。相反人性的弱點大多表現在貪得無厭、喜愛面子、好大喜功、妄自菲薄、頑固不化、跟紅頂白……,人性的多面體使社會變成一個大染缸、鱷魚潭,人的思想亦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人的思想從哪裡來的呢?它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是生而有之,而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有著自身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思想和潛意識是經常處於動態的,是一種不斷發展的事物。西方一位著名哲學家馬卡斯說過:「思想決定一生」,思想在人類社會佔有崇高的地位。一個人有健康的思想,這個人就幸福快樂,反之,其思想若處在病態之中,就會患得患失、貪得無厭,終日鬱鬱不歡,最後跌落鱷魚潭之中。明末寧運總兵吳三桂原是率領十萬精銳部隊駐守在山海關防禦清兵入侵,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佔北京,並自立為「大順皇帝」,奪走吳三桂的愛姬陳圓圓,吳三桂獲悉後暴跳如雷,立即「衝冠一怒為紅顏」誓言「此仇非報不可,不殺李自成誓不為人!」他為報奪妻之恨,不惜引清兵入關。在這裡,吳三桂為了一己之私,忘記了自己身負保衛國家之重任,貿然帶領清兵入關,成為千古罪人。
現代的汪精衛,早年跟隨孫中山先生,1935年3月孫中山先生病危,汪代為起草遺囑。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汪被推舉為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及國參政會議長,當時他的黨、政權勢僅在蔣介石一人之下。12月潛逃越南,隨即發表「艷電」,公開投降日本,充當大漢奸。人們不難看出,汪的所作所為也是為了一己的私慾,不斷靠攏領袖,乃至自己想當領袖,做總統,當皇帝,最後成了漢奸,為千夫所指、被人民唾棄。不少政、軍、財經、商界人物開始時因順境而驕傲,在「驕兵必敗」的真理面前,終於抵擋不住「疾風」,「勁草」也要倒下了。
「日久見人心」這句話體現人性的真偽;「患難見真情」更是要求至愛親朋在患難時決不改變初衷,一如既往地互助互愛。患難,是對有情有義的人一種溫柔的烒煉,也是對無情無義的人一種嚴苛的考驗。
人性是動態的,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每個人都有其人性的美德,同時也有人性的缺點,在某一環境中可以表現出來。
人是理性的、是聰慧的,能夠建設新世界,創造人類的文明,但是也能做出很不理性的事情來。人性既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則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的缺陷必然造成人性的弱點,在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均的情況下,私有制的出現帶來了人性的弱點,由於貪念的不斷發展、膨脹,終於做出了沒有理智的事情來:貪污瀆職、叛國投敵、傷天害理、賣友求榮、恩將仇報、假公濟私……,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先生就批評過「國民的劣性根」,指出當時中國的出路在於消除這種劣性根。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早就指出:「人性的缺陷似乎在於人,但實質在於社會。」因此,根治人性的弱點要依靠社會力量,建立健全和合理的社會制度,使人們在一個健康的環境生活。鄧小平先生在談到制度時曾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此外,還要全社會以德育的力量批評和匡正人性的弱點,加強人格的自我修養,形成一個去惡揚善的社會文化氛圍和導向。
大千世界在變化發展,人的思想也在變化和發展中,要以社會的力量來矯正和治療人性的弱點,建設社會精神文明。
任何人等的咎譽得失,要經得起考驗才可以保存高風亮節,歷史上寫出光輝的一頁! (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