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4] 設立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需謹慎
■張仁良 城市大學商學院經濟及金融系講座教授
設立最低工資和限定最高工時,可以保護在職工人免受僱主剝削,確保低薪工人有最低限度的生活水準。但同時,亦可能不利於改善本港就業情況,阻礙低技術失業者重投勞工市場,導致更多原本無意到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被迫北上設廠。因此,失業人士應先改變求職心態,而政府則應該在保障勞工和維護市場自然供求的政策尋找一個平衡點。
關於本港應否設立最低工資和限定最高工時,業界爭論很大。
不利於改善本港就業情況
我們都知道,設立最低工資和限定最高工時,好處是可以保護在職工人免受僱主剝削,並確保低薪工人有最低限度的生活水準,減輕在職貧窮。
但同時,這些規定的壞處在於,設立最低工資和限定最高工時,可能不利於改善本港就業情況。這是因為,設立最低工資後,由於人工上升,僱主會通過各種方法控制成本,例如,僱傭盡量少的工人,裁減「過剩」的勞工,又或者只招聘熟練工人,減少資歷低的青年工人入職的機會。企業將來擴大生產,在請人之前也會三思。這都會減少本港就業機會,不利於就業率的提升。而且,如果最低工資設得偏高,僱主可能會暗地裡僱傭那些願接受比最低工資更低的薪酬的勞工—從而形成勞工黑市。
在那些已經實行最低工資體系的國家,全球化的背景下,其許多「低技術含量」的業務外判到發展中市場,導致相關工作職位流失,因此他們現在已開始考慮提高工資體系的彈性,以創造更多工作職位。
阻礙低技術失業者重投勞工市場
從另一面來看,本港經濟正在逐漸復甦,樓市表現良好,某些地區的樓價和某些豪宅價格已經超過了97年以前的水準。一些公司開始增聘人手,員工因為謀到更好的職位而轉工,今年的平均薪酬水準有望上升,但這只是針對熟練勞工而言。香港仍存在5.7%的失業率,失業者大多數處於中年,沒有相關工作技能,僅受過很少的教育。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會幫助他們獲得工作麼?在筆者看來,這些額外的法規只會阻礙他們重返勞工市場。
失業人士應有正確求職心態
一種觀點認為,因為僱主支付的工資相對較低,失業人士更傾向於領取相對較高的綜援,而不是去積極尋找工作。因此應該增加薪金水準,制訂能夠吸引勞動人口重返勞工市場的最低工資,提高失業人士找工作的積極性。從問題的另一個角度來看,是不是可以認為,因為政府支付給失業者的綜援過高,導致他們找工作懈怠?筆者深知,綜援發放多寡,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從政策的角度講,福利增加容易,但削減卻極其困難。在筆者看來,失業人士應先改變自身態度,即使工作職位不夠合意,也要先接受這個職位,融入勞工市場。如果不邁出這一步,他們再就業將會越來越困難,因為隨著時間推移,勞工市場對其以前的工作經驗會打折扣。
力求保障勞工與市場競爭達至平衡
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給勞工尤其是低技術工人,提供足夠的保障。因為他們與熟練工人處在同一個勞工市場,卻缺乏議價能力。但同時,我們又不願扭曲勞工市場的自然供求。筆者認為,政策應該在這兩方面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另外,香港的獨特之處,就是我們毗鄰大陸,那裡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如果執行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限制,會不會導致更多原本無意到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被迫北上設廠?(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