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15] 學制改革有助強化德育

■桂 松 資深教育工作者

 學校德育向來較為薄弱,近年雖有所加強,仍未令人滿意。學制改革將要實現,德育能否藉此改善,從而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等育均能全面發展的學生,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德育不足,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制度的缺陷。現行的學制(五年中學、兩年預科、三年大學)確實不利於德育的推行。

教育制度缺陷導致德育不足

 在教育年期上,由於中學和大學各缺少了一年,德育在量上因而得不到滿足,這是「先天不足」。

 在課程上,初、高中有所重疊,高中又實行文理分科,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而教材繁瑣又使學生感到乏味,加上課餘活動缺乏,學生對學習興趣不大。這種填鴨式教育實際上成為推行德育的嚴重障礙。

 至於考試制度,則支配著學校的教與學,使它變為應試教育。中學會考成績幾乎成為衡量辦學質素的唯一準則,德育變成可多可少的附屬品,儘管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無人否定,實踐上為它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卻很不足。

 學制改革使中學和大學各增加一年,這就使我們的學生在最重要的年頭——青年時期獲得最寶貴的教育——高中和高等教育,這就使德育的充分推行獲得時間上的保證。

 更重要的是因應學制改革而實行的課程改革和考試改革,使中學和大學能克服多年存在的一些嚴重弊端。例如高中實行「文理合一」,採用選科制,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德育薰陶、課外活動、社會參與提供廣闊的空間。通識教育被列為高中主要學科,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還可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並使他們掌握判別是非的基本準則,提升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這既是智育,也是一種活潑生動的德育。

學制改革有利提升德育

 在新課程中,還有一種叫做「職業導向教育」,可滿足學生不同的需要、性向及興趣。表面上它與德育無關,其實兩者有密切的聯繫。修讀這種課程者也許大都是對學校的學術科目不感興趣者,若硬要他們修讀,無疑是強其所難,效果不好。他們甚至因興趣或信心問題而抗拒學習,進而厭惡校園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德育很難發揮作用。設置「職業導向教育」,可滿足部分學生的另類需求,開拓其另類潛能,提高其學習興趣。這些學生對學校會產生歸屬感,樂意接受學校的教育。在這種環境和氣氛下推行德育,當能得心應手。

 總之,學制改革為德育的貫徹開闢了廣闊的天地,可使德育滲透到各種課程中,發揮強大的威力。只要學校掌握學制改革的基本精神,推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便能扭轉「重智輕德」的偏向,培養出品學俱佳的人才。(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