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24] 切斷青少年的家庭「毒源」

 禁毒常務委員會及保安局禁毒處委託浸會大學所作調查發現,不少濫藥學生是從家庭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及親友中取得毒品。青少年受父母至親引誘吸毒,不僅增加了警方打擊毒品的難度,更嚴重的是易使青少年誤入歧途,泥足深陷。當局應該研究父母親友在禁毒教育中的角色,為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服務,切斷青少年濫藥的家庭「毒源」。同時,亦須教育青少年監督曾染毒癮的家長,若他們故態復萌,應大膽向警方、社工揭發,防止家庭吸毒、濫藥情況泛濫。

 有不少曾墮毒海的青少年因怕學校開除、同學歧視等種種壓力,縱使深受毒品困擾殘害,渴望脫離苦海,卻也不敢輕易向外界求助。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濫藥學生並沒有向他人求助。「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對於誤墮毒海的青少年,社會應以包容寬恕的態度來接納他們,放下有色眼鏡;特別是學校及家長應該多作溝通,為學生提供一切所需的幫助,令他們重拾信心,釋放心魔,通過治療增強抗逆力,早日戒除惡習,重踏人生正途。

 這次調查發現本港青少年曾經濫用藥物的比例下降,與本港地下狂歡文化有所收斂不無關係。近年警方加強管制、巡查舉辦俗稱「狂野派對」的場所,明查暗訪、大力打擊在場內販賣、吸食精神科藥物的行為,而且傳媒也對這些不法行為加以曝光,令到大型地下狂歡活動逐步銷聲匿跡。在這種情況下,青少年因而不易肆無忌憚地接觸到精神科藥物,減少了吸食的機會。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型及家庭式的派對,以及北上濫用藥物有增加的趨勢,令青少年濫藥問題變得更隱蔽,更難於防治。警方、海關等執法部門應加強與廣東有關部門合作,一方面堵截毒品流入本港,減少青少年濫用藥物的來源,另一方面令青少年不論在何地濫藥也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起到阻嚇作用。(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