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8] 「神六」精神激勵港人
■楊孫西
中國「航天雙雄」費俊龍、聶海勝順利著陸後,即進行常規的隔離和療養,香港是他們首個訪問的地區,體現了中央對港人企盼的關切和配合。業界人士認為,香港的新聞媒體、教育界應藉著「神六雙雄」來訪,積極提升香港的科學精神。
連日來,香港掀起爭睹中國「神六雙雄」的熱潮。昨天在大球場舉行的「全港歡迎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訪港代表團大匯演」,備受市民捧場。這次「神六」航天精英代表團是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邀請,蒞港進行三天訪問和學術交流。最為難得的是,中國「航天雙雄」費俊龍、聶海勝順利著陸後,即進行常規的隔離和療養,香港是他們首個訪問的地區,體現了中央對港人企盼的關切和配合。據報道,代表團在港期間還將出席學術交流會,以及「太空人與中小學生真情對話」等活動,詳盡介紹「神六雙雄」的太空經歷、航天員訓練和國家載人航天工程情況。港人在與中國「神六」航天精英共同分享國家航天事業飛躍發展所帶來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時,相信都會認真地思考如何學習「神六」航天精英自主技術創新和大無畏的拚搏精神,在科技、經濟和社會環境等領域與祖國同心謀發展。
國家綜合國力增強重要標誌
今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在繼「神五」航天英雄楊利偉之後,乘坐「神六」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這充分顯示出中華民族的智慧,標誌著國家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對國家今後在政治、經濟、科技和社會等方面的發展均具有戰略性影響。
中國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面臨的是「起點高,容量大,重量大,技術難度大」等諸多問題。同時,面臨著隊伍尚未組建,地面試驗設施缺乏,飛船總體方案還有待討論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困難。但是,「中國航天人」僅用短短13年間,就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並能夠開展有人參與的空間實驗的國家。
「中國航天人」創造神奇效率
十三年間,艱難起飛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創造了無數個輝煌的成就:現代化的航天發射場,擁有大量先進設施的航天城,高技術集成的飛行控制中心,與國際接軌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獨具特色的航天醫學工程體系,越來越多的空間科學實驗。我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步,都體現著中國式的神奇效率。據專家分析,中國的航天事業沒有像前蘇聯和美國在研製載人飛船時經歷的體積由小到大,乘員從單人到多人,結構由單艙到多艙的發展歷程,而神舟飛船的研製成功,更使中國的載人飛船技術一步達到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的水準。
當然,這一切與「中國航天人」付出的辛勤勞動是分不開的。如僅在報紙上見過火箭逃逸塔發動機模樣的設計者們,就用了整整3年研製出的初樣發動機,點火試車時,發動機噴管不到1秒鐘就被燒穿了;歷經三年半製造出來的飛船整流罩,結果超重900公斤,於是一切又重新開始。在困難重重的登天路上,「中國航天人」以特有的自主技術創新精神,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系統級關鍵技術難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生產性關鍵技術。這種精神實令港人欽佩,堪為國人楷模。
應提高各行業自主創新意識
目前,「神六」成功引發了內地學術界的重要思考,其中是大國現代化發展道路問題,即在今天的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們要不要及如何進行自主技術創新。過去十幾年,內地大量引進外國資金和技術,但由於整體技術水平低下導致的資源利用率不高,已經消耗了過多的資源。「神六」的成功及中國航天工業幾十年如一的自主技術發展道路,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即靠單純的引進不僅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的領先技術,而沒有技術領先就不能保證經濟發展安全而又可靠的內生動力,並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毋庸諱言,香港在航天科技領域乃一片空白。其實,香港也有很多有潛質的青少年,經過啟發和培養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業界人士認為,香港的新聞媒體、教育界應藉著「神六雙雄」來訪,積極提升香港的科學精神。學校和家庭應該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活動方式和機會,使他們在實踐中享受科學探索的樂趣,在實踐中萌生科學精神。激發香港青少年熱愛科學、自主創新的精神。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在如何全面提升香港青少年的科技文化水平,從小造就優秀素質;如何在法律、政策上引導自主技術創新制度的形成,以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等問題上,認真地加以研究。(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