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9] 航天英雄背後有一大片天空
■譚香文 立法會議員
香港人除了關心航天英雄的奮鬥故事和歷險奇趣外,不妨想一想香港如要成為知識型經濟社會,大家的眼光要放得長遠一點、廣闊一點。固守地產、金融和旅遊業,發展空間有限,路只會越走越窄。
人人愛看航天英雄,兩年前的楊利偉,和今天的費俊龍、聶海勝訪港,皆掀起一股熱潮。香港人除了關心他們的奮鬥故事和歷險奇趣外,不妨把鏡頭拉闊一點,看看國家航天事業發展除了創造英雄,究竟與普羅百姓的生活有甚麼關係,也許帶來甚麼商機。
神六計劃錢沒有白花
費俊龍和聶海勝乘神舟六號在太空漫遊五天,整個計劃中央政府投放了九億元。這筆錢沒有白花了。神六訪港代表團團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胡世祥說,每投資一塊錢,有七至十二元回報效益。
回報在於促進天文學、物理學、電子學、力學等多方面科學研究發展。乍聽似是老百姓遙不可及的學術事情,舉例說明較容易明白。現在,藥廠研發一種新藥,動輒耗時五至十年,但在太空無重狀態下培養細胞和分子,可提高研發新藥的效率和質量,事半功倍。
全球生態受到人類長期破壞,近年沙士或禽流感肆虐,已經給世人響起很大的警號。可以預期,疫症和病患將會層出不窮,人類對研發藥物的需求越來越逼切,航天工作在這方面肯定可以幫一把。
同一道理,神舟六號搭載農作物和種子等,有助發展高產量和高營養的食物,應付糧食需求,對數以億計人口的中國而言,尤其重要。港商可以憑藉多年來的市場推廣、國際融資和專業服務的優勢,從中探索商機。
至於香港的科學研究人才能否參與國家的航天事業,端視他們面對內地科研人員的競爭能力。香港兩位金融專才梁定邦和查史美侖曾經獲國家賞識,參與完善中國的金融體制。我盼望香港其他方面的專業人才,有同樣發展所長、貢獻國家的機會。
神六訪港團的第一個行程,是在香港大球場與三萬名香港市民見面。中五學生陳易希發射水火箭,歡迎遠方而來的貴賓。
香港人應反思急功近利作風
這名十六歲港產少年科學家因發明有家居保安功能的「全能機械人」,而在天際擁有一顆以他命名的小行星「陳易希星」,是港人的驕傲。看他一臉興奮表情,與兩名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在大球場並排而坐,惺惺相惜的情景令人感動。
我同時有一點感慨。香港有多少個陳易希?香港從來沒有一個重視科學的風氣,從家庭教育可見一斑。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費盡金錢和心思鋪排孩子入讀名校,安排他們自小入教會、補習、學彈琴、跳舞、繪畫、外文甚至理財,還要參加入學面試技巧訓練班,這是香港人普遍的急功近利作風。
陳易希的父母是一個異數,他們不是大富大貴家庭,但對兒子採取一種寬容態度,沒有阻止兒子把家中電器左拆右拆,鼓勵他發掘對科學的興趣,可謂萬中無一的父母。
香港如要成為知識型經濟社會,大家的眼光要放得長遠一點、廣闊一點。固守地產、金融和旅遊業,發展空間有限,路只會越走越窄。(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