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9] 寓禁於徵局限大 環保工業是關鍵
政府昨日公佈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建議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初步方法是市民要購買預繳收費的膠袋盛載垃圾。我們認為,在未來十年本港三個堆填區將被填滿的情況下,政府以緊迫感提出減廢方案,值得肯定。但方案僅立足於污者自付原則,其寓禁於徵的局限很大。政府應擔負起扶植環保工業發展的責任。這樣,大量廢物才能得到利用,既達到減廢,又可減低擾民,並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政府以台灣實施家居垃圾每公升收費0.12港元後,廢物量減少五成三,回收率亦由一成增至三成為例,希望收費方案可減少本港固體廢物。但本港與美國、韓國和台灣等地最明顯的不同,是本港既沒有環保工業,社會又缺乏環保意識,在此情況下寓禁於徵的方式雖可減少部分廢物,但非治本之方。況且,以預繳廢物袋費用方式向市民直接徵收固體廢物費,成效十分有限,收費高增加普羅市民負擔,收費低又不起作用,擾攘一番還可能產生擾民和反彈效果。
我們認為,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徵收固體廢物費,不應先向普羅市民埋手,而應先向製造最多固體廢物的建築商、拆樓承辦商及裝修商徵收。本港去年拆建廢物達2050萬公噸,很多廢料其實可加工循環再造,但不少建築商和裝修商為貪便宜和方便,將許多拆建廢物運往堆填區,加快了堆填區爆滿速度。徵收拆建廢物費,有助鼓勵循環再造,減少大量固體廢物。
政府在未來幾年,還應推出生產者責任計劃,要求製造商承擔回收產品責任,同時在全社會加強環保教育。進行這些工作之後,便可循序漸進實施家居垃圾收費,但要摒棄簡單僵化的寓禁於徵方法,引入利益機制,對市民主動分類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不徵收費用或者給予補貼。對不分類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則徵收較高費用。以利益機制引導市民對垃圾進行分類,還可為回收業和循環再造業的營運創造條件。
減少固體廢物的治本之方,在於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扶植環保工業發展。當局可通過減稅鼓勵生產和使用可回收產品的企業,並通過各種補貼措施和優惠政策,扶植從事固體廢物回收和加工循環再造的環保產業。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不僅在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為本港低技術低文化的勞動人口創造大量職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環保產業,都得到政府的積極介入和支持。相比起來,本港的減廢方案僅立足於污者自付原則,其實隱含著積極不干預的影子,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