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09] 沒有共識選民就沒有良性普選

■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現時,已經啟動了討論普選路線圖和時間表的機制,除了討論未來政制的模式等問題,其實很重要的是尋找香港各階層共同的核心價值、共同的利益、共處的方式。這方面的磨合,就需要時間。也許,在香港人的口裡,不再出現「右派」、「左派」、「民主派」、「建制派」這些概念,就是普選的好時機。

 何謂良性普選,就是說普選是在一種和諧、和平、理性的氣氛和社會環境進行的,而普選的結果是為各方選民欣然接受,並且不會引致社會對立和動蕩,而是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的。這種良性普選,似乎層次很高。但是,不少歐美成熟的西方社會做到了。選民是理性平和地投出一票,選民之間沒有嚴重的分化割裂。

共識選民 有基本共同的價值觀

 為什麼他們做到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共識選民,是不可缺少的基礎。那麼,何謂共識選民?一般來說,就是對所生存的社會制度,有基本共同的價值觀;對於基本生活方式,有基本共同的價值觀;對於國家和民族的認同,也有基本共同的價值觀;對於民主政治的理解,也有基本共同的價值觀。所以,有共識選民的社會,選民對選舉往往是冷淡的。什麼人當選都無所謂。到了這個境界,普選就不會出現惡質現象。

台選戰已喪失 選舉的精神與意義

 這次台灣縣市長選舉,藍營勝利綠營失敗,不管勝負如何,選風之壞,則是歷年罕見。這是到台觀選的香港各界人士的共識,台灣藍綠陣營也加以譴責。各種不同程度的抹黑、賄選,選戰全都將時間精力花在造謠及闢謠上時,選民已看不到正面的地方建設的「政策牛肉」,選戰基本上喪失民主選舉的精神與意義。

 由於這次台灣地方縣市長及鄉鎮市長選舉的勝敗,不僅關乎候選人本身政治生命的延續與否,更是藍綠板塊消長與○八年「總統」選舉風向的關鍵指標,所以,選戰打得愈激烈,競爭手段就愈無所不用其極,而選風愈惡劣,藍綠的撕裂就更嚴重。

 台灣惡質的民主破壞了經濟,香港許多人看到了,但是原因並不一定思考過:為甚麼台灣民主會出現惡質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台灣選民的分化割裂。台灣的藍綠兩大陣營呈現五五對決的格局,藍綠的選舉就像戰爭的對抗,鬥個你死我活。台灣許多有識之士都說,台灣再這樣選下去,台灣就沉淪不起了。

香港要的是良性普選

 行政長官曾蔭權透過電視懇請大家不要讓兩年的心血與汗水付諸東流。事實上,他提出的政改方案是一個民主的方案,確可以令香港朝普選的目標邁出重大的一步。這個方案將行政長官的產生方式大幅民主化,原來八百人的選舉委員會,增加到一千六百人。四百個直選區議員全部加入選舉委員會,他們由全體三百多萬登記選民選舉產生。立法會方面,亦增加十個新議席,五席由地區直選產生,另外五席由區議員互選產生,同樣擁有三百萬選民的民意基礎。

 發展普選,作為終極目標,香港人是沒有分歧,但快慢則看法不一。一般市民都希望盡早得到普選權利,然而,對於過急普選帶來惡果則有所忽視。到底香港怎樣才具備普選的條件?其實討論這個問題應加上「良性」的限制詞,如果不計後果,甚麼時候都可以普選。我們要良性的普選,就是說選戰不能變成惡性的權力之爭,不但選出賢能,而且社會不致出現嚴重的分化,更為理想的是選出的人選是眾望所歸,選後兩派都能和諧共處,樂意在新領袖帶領下前進。在成熟的民主社會,我們看到這也是基本條件。

香港目前不具備普選條件

 反觀香港,香港目前不但沒有共識選民,市民的分化割裂也是嚴重的,大的方面,分為左右加中產各種對立的陣營,這種對立是在國家認同、意識形態認同上存在極大的差異。在小的方面,各種利益階層各有自己的代理人。不但政治團體被標籤,一些媒體也還自我標籤,不少情況跟台灣是類似的。如果馬上就進行普選,那麼,各陣營之間的分化、割裂、尖銳對立,則是不可避免的,香港難免變為高度對立的政治城市。 (本欄每周五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