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19] 反世貿抗議展示農民困境

■馮檢基 民協主席

 香港市民有機會在世貿會議期間,了解和認識反世貿的「示威文化」,感受抗議者困苦中的激情。有誰想到發達成員對農業的補貼,對發展中成員具有巨大殺傷力?

 世界貿易組織(WTO)於本月十三日開始在香港召開會議,部長匯集香江,主要議題是已發展成員,特別是歐美地區的農業補貼,到何時方可以結束。現時由於美國與歐盟每天都有龐大的農業補貼,令這些成員的農業產品都可以用極低價出口,加強了他們的農業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對其他成員農業造成極大的壓力和衝擊。在韓國,這些壓力和衝擊,令不少農民「無啖好食」,每年不少農民為此而落入水深火熱之中,為此不少農民自殺死亡。有誰想得到發達成員的「補貼」政策,對發展中成員的人民有這麼大的殺傷力?眼見農民們的生活拮据,眼見兄弟、姊妹、鄉親、朋友的死亡,你可以無動於中?可以置之不理?可以坐以待斃?每次WTO部長級會議,都有大批示威者跑到WTO部長級會議的會議城市,進行請願、抗議和示威。

抗議為何產生感染力?

 一向以來香港人包括筆者在內,都只有在報章和電子傳媒中得知他們的行動,而每每這些傳媒報道都會集中在其行動的暴力和破壞的一面。當然對香港這個愛好和平與非暴力的城市,市民自然不以為然。

 今年WTO部長級會議在香港舉行,香港市民有機會在WTO會議期間的每一天都可以直接地、全面地、甚至身在其中地,了解和認識農民的「示威文化」,感受他們那困苦中的激情。

 近五十年,香港也有過大大小小的「暴動」(57年、66年、67和81年),而七十年代起香港戰後新生代的成長,壓力團體出現。卅多年來,香港人和壓力團體所歷練出來向政府展示力量和施加壓力,不外是記者招待會、集會、遊行、靜坐、絕食……而這些活動本身(除了「六.四」和「七.一」遊行以極多的人數顯示威力之外),極少能產生一種感染力。

 WTO部長級會議之前,不少人擔心韓農會衝擊WTO,會有暴力事件,會有暴動,會有人命傷亡,會……

韓農抗議方式繁多

 WTO部長級會議由十三日至十八日,這幾天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抗議示威行動,形式層出不窮,有坐開篷巴士,沿途敲鑼打鼓,大叫反世貿口號,有表演歌舞和演出街頭劇,有個人或集體跳海抗議,有千人萬人的遊行,也有三步一叩頭的「愛我土地」的遊行……而韓農們的行動有指揮、有部署。強的有衝擊警方,部署聲東擊西,分散注意,務求「衝」入會議場地;柔的有送回警方盾牌,清理遊行集會後的垃圾,有高叫口號「我愛香港警察」,有載歌載舞。他們有制服,有隊形、有謀略,有感染力,本來不少港人對他們有極大的戒心,但到了十八日,在警方拘捕了數百名韓農和禁止大部分韓農離開烏溪沙青年旅館以制止他們參與遊行時,十八日的反世貿遊行,卻有千多二千人參與,當中不少是香港人,而更有不少香港人在路旁表示支持。六日的韓農行動,挑動了港人的感情,這可能是韓農們行動的感染力,是「大長今精神」的延展,香港式的遊行示威,是望塵莫及,香港的壓力團體是有極多的地方要向韓農那種「非暴力」的行動學習,作出改善。(本欄每周一刊出) (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