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21] 以誠意和智慧解開政治死結

 ■胡恩威 文化評論員

 可以批評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不夠全面和徹底,但不可以指鹿為馬,扭曲事實,把政改方案說成為一個比目前制度更不民主的「打橫行」方案。中央過去一年多的降溫做法,也說明了中央的誠意。各方應以誠意和智慧,解開目前的政治死結。

政改方案是一種進步

 第五號報告的方案不是最好最民主的方案,但一定不是一個原地踏步的方案,一定不是一個民主倒退的方案。我們可以批評這個由特區政府提出的方案,批評它不夠全面、不夠徹底,但我們不可以好像陳日君等人士般指鹿為馬,把五號政改方案說成為一個比目前制度更不民主的「打橫行」方案。由所有民選區議員參與特首選舉是一種進步,新增功能組別由區議員互選是一種進步,以支持政改交換討論普選時間表可以是一種策略,爭取零七、零八年全面普選可以是一種原則。但運用非理性的邪門手段,不是現代民主政治的理性做法。

情理兼備地遊說市民

 這次政改爭議,政府、泛民主派和傳媒均沒有踏實地向香港市民具體說明香港民主發展的局限和優勢。政改爭議成為一個權力鬥爭的戰場,而不是一次理性的辯論。政府高估了自己的強勢,低估反對者和其同盟背後的權鬥計算,以及市民期望盡快普選的心理。政府在民意偏向反政府方案之時,更沒有一套有效的應變措施,只在表面的公關形式下功夫,而沒有情理兼備地遊說市民。

 十二月四日的遊行失去「七一」的純潔性,但港人確實只有透過遊行才能體現其公民權,這是不健康的,但目前的政治文化和體制已促成了這種民意表態模式。當然上街遊行容易,實踐民主困難。百多年的殖民統治歷史形成了港人的被動政治文化,到了九七問題出現,港人的政治自主意識才開始抬頭。但香港的民主發展有一種特色,民意代表和參政都是一種副業,在整個政治運作過程常常只是被諮詢和批評的角色,嚴重缺乏具備執政能力和政治運動的人才。

香港民主政策應分階段進行

 我們應順著香港的歷史和社會現況,為未來的民主政府建立一套理論。香港民主政策應分三個偕段,第一個階段是八十年代到現在的民主議政,民意代表只有議論政策的權力,沒有執政的可能;第二個階段是地方議會推行民選民意代表,以此培養執政人才及建立執政團隊;第三個階段是全面的民主執政議政,即立法會和特首均由全面普選產生。

香港民主制度須以「穩」為概念

 其實五號政改方案是朝著第二階段發展,但報告並沒有清楚說明一套理論,前特首董建華的七年施政不順,最大的理由是他並沒有看清香港政治和管治之間的關係,並建立一套管治理論和模式。香港要過渡至民主普選,必須由地區執政開始,一步到位的全面普選並不符合「一國兩制」的設計。幾乎每一個香港人都希望明天可以普選,但在「一國」之下的「兩制」,香港人必須理解中國政治發展的情況。而香港的民主制度其實不只會影響香港,也會影響中國未來的民主發展,因此香港的民主制度必須以「穩」為概念,香港不可能像台灣一樣發展「自主」的民主制度,香港的民主制度必須製訂一系列的安全系數,才不會成為「百日維新」式的一步到位民主。

不可以指鹿為馬、扭曲事實

 政改方案有助香港民主走向更民主,但香港人也會擔心人亡政息,又或者憂慮這方案只是一種拖延的策略。但若香港和中央都沒有一種基本的信任,「一國兩制」根本不可能繼續下去。而中央過去一年多的降溫做法,也說明了中央的誠意。我們可以不接納,但不可以指鹿為馬、扭曲事實,這是一種破壞雙方信任的做法。國共和談的歷史就是因為有著太多不信任而導致決裂,最後受害的是老百姓。香港人上街爭取普選是正確的,批評五號方案也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不負責任、黑白不分,把有小進步的方案,說成不民主、退步的方案。(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