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2] 三問反對派為何否決政改方案
■斯 遠
反對派為本港民主發展設置障礙,採取兩個「捆綁」策略,即將政改方案和普選時間表「捆綁」在一起,將二十多個反對派議員「捆綁」在一起,於昨天否決了凝聚各方心血的政改方案。反對派在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努力遊說和勸喻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背棄民意,必須向市民和歷史作出交代。本文提出三個問題,質疑反對派為何否決政改方案。
一問為何背棄民意?
政改方案10月份公布以來,多項民意調查結果均顯示,支持的政改方案人數穩佔大多數,超過一半市民表明,即使方案不包括普選時間表亦不同意反對派否決方案。支持與反對之比,基本上是二比一。政府就政改方案作出調整後的民意調查顯示,有63%受訪者認為,立法會議員應接受是次的調整,反對的只佔26%。支持與反對之比已接近三比一。「關注政改大聯盟」在短短一個多星期,也收集到近80萬人簽名支持政改方案。
在民意取向和訴求十分清晰,而政府和各界又一再努力之下,反對派議員仍堅持背棄民意扼殺政改方案,悖逆了政治倫理學最基本原則。在現代民主社會,議員作為民意代表,必須依據民意履行投票表決政府方案的權利。但為何反對派要背棄民意?把自己推到民意對立面?
二問為何不聽學者批評勸喻?
反對派一意孤行否決政改方案,不僅主流民意強烈反對,許多過去支持和同情他們的學者也看不過眼,紛紛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批評和勸喻。如果反對派能聽進學者的金玉良言,就不至於否決政改方案,作出背棄民意又不利己的蠢事。
例如,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倘通過政改方案,便會是自1984年至今中央政府首次與「民主派」能夠達成共識,且方案已凍結傳統功能界別,變相已經有路線圖,加上選舉委員會人數增加後,有助「民主派」增加影響力,故他認為「民主派」應接受方案。「民主派」未能就政改方案倘遭否決後,香港政制發展「何去何從」提出具體的建議,令他感到十分失望。
牛棚書院院長梁文道提醒「泛民主派」要思考政改方案垮台後,政制原地踏步之後政局會發生的變化,包括:「泛民主派」內少壯派和第二梯隊到時候沒有上位機會,民意指摘「泛民主派」要為原地踏步負責,使「泛民主派」流失票源。
前民主黨副主席、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指出,「民主派」利用「否決權」既帶來談判實力,也帶來政治責任的分擔,今次否決易,下回突破難,「民主派」何嘗不是站在十字路口。張炳良還質問:「爭取多贏局面,真的是如此不可能嗎?香港不能最終擺脫悲情的政治宿命嗎?」
華人學術網絡成員、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鄭國漢指出,香港民主發展方向可能都已經給天主教會和一個基督教的流派完全壟斷和主導了。似乎,「泛民主派」議員必須遵從的不是香港市民的意願,而是陳主教和朱牧師的旨意。他質疑:「自稱為民主黨派的政治人物對宗教領袖綁票的歪風視而不見,不加譴責,究竟是顯示哪一門子的民主?」「難道只有令天主教某些團體順心的票才容許投票?立法會議員以香港市民的意願為依歸而投票,不正是民主的涵義嗎?」
以上只是香港學者批評和勸喻反對派的幾個例子。許多學者打破沉默,仗義執言,批評反對派阻遏民主發展,這在香港歷史上是罕見的現象。況且,這些學者中,有些學者被「民主派」一向視為「自己人」,過去20多年從沒有批評過「民主派」。反對派若能重視學者意見,何至於鑄成難以向市民及歷史作出交代的錯誤!
三問為何不聽傳媒意見?
新聞媒體是現代民主社會的第四權(the fourth estate),獨立於行政、立法及司法外之,發揮監督政府、監督政治人物的職責。立法會議員作為政治人物,掌握依據民意履行投票表決政府方案的公權力,理應接受傳媒監督,重視傳媒的意見。這次除了「一個政治主教」、「一枝出牆紅杏」和「一個傳媒老闆」外,主流民意和幾乎所有傳媒,都肯定政改方案擴闊了民意基礎,令香港政制向前邁出實質性的一大步,為實現普選的終極目標奠定了基礎。傳媒並批評和勸喻反對派不要為反對而反對,應尊重市民不希望香港政制停滯不前的主流民意,讓政改方案通過,不要阻礙香港的民主發展進程。僅舉過去兩天一些主流報章的社評,就可見一斑。
《經濟日報》的社評指出:「主流民意是先通過政改方案,向更民主方向邁進,以免拉倒了政改,落得原地踏步,市民最傷。」「硬要將政改方案與普選時間表捆綁一起,恐怕欲速則不達,既背離民意,又累了民主進程。」
《成報》的社評指出:「現時的政改方案已是無可選擇下的選擇。反對派議員在最後關頭,應該拿出勇氣和承擔精神,避免政制最終原地踏步。」
《新報》的社評指出:「民主派若尊重民意,便要摒棄成見,放下顧慮,為香港利益投下贊成政府方案一票;若堅持反對立場,除了欠全港市民一個公道,還須負起政制停滯不前的責任。這樣的結果,違反民意,損害香港,市民希望不會出現。」
《明報》的社評指出:「政改方案若無法通過,將出現以下令人不安的後果:(1)中央與民主派的溝通將停頓,甚至倒退。……(2)香港的「政治內耗」將變本加厲,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更難達至。……政改失敗意味矛盾加劇,其他重要事項如經濟發展、粵港融合等都難以展開,不斷加劇的政治內耗,將消磨社會好幾代人的精力,令香港無法政通人和,政局不穩更會削弱經濟競爭力。」
《信報》的社評指出:「政改方案無法落實推行,一切原地踏步,邁向普選更加遙遙無期,以過去幾個月營造的和諧氣氛,政改仍然踏不出第一步,往後再提任何方案只會更加困難,政改將會進入死胡同。」
傳媒強調主流民意要求先通過政改方案,並指出了政改方案若無法通過的嚴重後果,反對派議員為何對此置若罔聞?
反對派議員背棄民意,不聽學者批評勸喻,不聽傳媒意見,否決了凝聚各方智慧和心血的政改方案,必須向市民和歷史作出交代。(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