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3] 蔣介石坐鎮武昌
■蔣介石指揮武漢會戰。網上圖片
本報駐武漢記者 張小焱
1937年12月5日,蔣介石把抗戰最高統帥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設在武昌,本人坐鎮武漢,指揮武漢大會戰。
《武漢晨報》報道,蔣介石是1937年底離開南京到武漢的,武漢南郊林木青翠的珞珈山蔣公館裡,蔣介石倚杖遠眺武漢城區,心潮起伏,感慨萬千。自退出南京後,他變得從未像今天這樣對武漢充滿依戀。
南京失陷後,重慶被國民政府宣佈為陪都,但實際的抗戰首都在武漢。
珞珈山看空戰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研究生吳驍在《武大櫻花史略》中考證說,武漢抗戰期間,武大珞珈山校園成為國民政府的軍事指揮中樞,蔣介石、宋美齡寓居半山廬,周恩來、鄧穎超、郭沫若下榻「十八棟」。蔣介石在珞珈山設立了國民黨高級軍官訓練團,並親任團長,檢閱軍官,還在珞珈山上觀看中國空軍英勇抗擊日寇的激烈空戰。
白天住防空洞
現在的半山廬是一棟兩層青磚墨瓦樓房,是武漢大學人事部的辦公樓,已無半點蔣介石曾在這裡生活過的影子。12年前,這裡被認定為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
因為戰事吃緊,蔣介石在武漢的生活並不順心。
日軍不分晝夜地轟炸,蔣介石在珞珈山的寓所會客室被炸塌一角,為安全起見,他白天住在了離寓所不遠的曲尺形防空洞裡,和普通人一樣。
習慣散步消遣
1938年夏天,一聽到空襲警報,大家就躲到自家的防空洞或是床底下。蔣介石並不太在意環境的惡劣,他習慣以散步作為消遣。
1938年4月,根據共產黨建議,國民政府在武漢召開了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蔣介石提出抗戰建國綱領。這時的蔣介石,既擺出了一副抗戰到底的姿態,又一改過去專斷、獨裁的法西斯作風,放出有限的民主贏得了歡呼。
政敵台下聽演講
陳道闊著《武漢會戰紀實》記載:1938年7月6日,國民首屆參政會議在漢口隆重舉行,讓蔣介石陶醉的是,他在主席台上致開幕詞,坐在台下的不僅有自己的信眾,更有自己不共戴天的死敵:馮玉祥的巴掌拍得特別響,陳濟棠也在,共產黨駐漢第一負責人王明到了,還有周恩來——11年前,蔣介石以2.5萬大洋懸賞獻上他的人頭者。
但即便是在國共合作達到高峰的1938年,蔣介石思想上並沒有放棄「溶共政策」。
■蔣介石曾居住過的武漢大學「半山廬」。資料圖片
宋慶齡著作列禁書
為了堅持國民黨一黨專政,他大肆宣揚「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並下令解散抗日進步組織民族解放先鋒隊、青年救國團、蟻社三團體,禁止宣傳進步思想的書報雜誌出版,宋慶齡的《中國不亡論》也列為禁書。
一時間,武漢上空出現了一層薄薄的烏雲,與高昂的抗戰氣氛很不協調,雖然經過周恩來等的鬥爭,蔣介石有所收斂,保證了武漢抗戰的順利進行,但這卻是1939年後國民黨走向倒退的先兆。
放棄死守計劃
自1938年6月中旬安慶失陷,武漢會戰揭開序幕開始,送到蔣介石面前的戰報大多數是「失利」或「失守」。蔣介石在武昌蛇山下長江邊的廣場上舉行了紀念大會,蔣在主席台上檢閱戰時工作隊、三青團隊伍和保長甲長們。這次大型盛會,與其說是蔣介石檢閱他的抗戰隊伍,表現繼續抗戰的決心,倒不如說是他告別武漢的隆重儀式。早在9月底田家鎮要塞陷落,蔣介石就放棄了死守武漢三鎮的計劃。閱兵當日,台下大喊「抗戰到底」的口號,但其實「告全國同胞書」已在草擬中了。
飛機找不到機場
有關棄守武漢的標準敘述叫: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就像蔣介石在之前幾個月對外國記者說的那樣,作戰上不必以一城一池的得失進退為重。
對蔣介石的離漢,《武漢會戰紀實》描述得栩栩如生:1938年10月24日晚7時,漢口機場。蔣介石在白崇禧陪同下,後面跟著侍從室的部分幕僚,不緊不慢地向委員長座機走去。蔣介石要離開武漢了。這一天正是大武漢保衛戰的最後一天。他們靜靜地走,沒有人說話,連一聲咳嗽都沒有,腳步聲沙沙響,像通過敵人的封鎖線。
日軍抵達黃陂
沒料到的是,蔣介石的飛機到了湖南衡陽上空,卻找不到機場,只好折回漢口。這時日軍已抵達黃陂灄口,野炮已能打到漢口機場了。
蔣介石離漢有個耐人尋味的細節:24日,無論宋美齡、侍從室主任林蔚怎麼勸,蔣介石就是不願離開,最後陳誠找來軍令部長徐永昌出面說情,蔣介石才同意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