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3] 名門之後辜振甫
■1993年4月27日,「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海皇大廈舉行。圖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握手。
雄斌
20世紀90年代初,兩岸同胞之間的民間交往已達到相當規模,到大陸投資、經商已經成為台灣島內不可阻擋的潮流。台灣當局在拒絕正式談判的前提下,於1990年10月21日成立海基會,以期用這個民間機構與祖國大陸進行接觸,解決兩岸交往中的事務性問題。辜振甫擔任海基會董事長,著名的「汪辜會談」就是在這時開始醞釀的。
辜家的「歷史問題」
辜振甫原籍福建泉州惠安,祖上於康熙年間渡海落戶台灣彰化縣鹿港,「鹿港辜家」在台灣家喻戶曉。辜振甫的出身極其顯赫,其祖父辜鴻銘是清末名儒,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姑父是清末大買辦、大實業家盛宣懷。
辜家的發跡始於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被迫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北士紳為保全財產及性命,準備請日軍入城,以避免戰亂,辜顯榮則自告奮勇作代表,出城前往基隆的日軍營部談判,希望日軍進入台北城後不要殺戮、擾民。1934年辜顯榮被日本天皇封為貴族院參議員,同時由「台灣總督」特別「恩賜」,在家鄉鹿港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宅邸(現民俗博物館),並被授予鹽、糖等專賣權。辜顯榮抓住機會,利用這種政商關係,通過其「大和商行」,除做特許專賣外,還從事樟腦的提煉、外銷,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很快成為台灣大商人,辜家成了台灣數一數二的政商大家族。
一言九鼎的儒商
海基會被台灣民間稱之為「白手套」。當初為了尋找合適的人選,台灣當局煞費苦心,進行了多方的考慮和權衡。最終選定了辜振甫。
辜振甫生於1917年1月6日,排行老五。由於他聰明伶俐,深得父親寵愛,辜顯榮出門總帶著他。1937年辜顯榮去世,他才20歲,正在台北帝國大學政治系讀二年級,因嫡兄長辜岳甫身體不好,辜振甫接手產業,開始了他的經商之路,成為七家公司的董事長。
1945年日本投降後,台灣回歸祖國。辜振甫因迎娶了清末著名思想家嚴復的孫女——嚴倬雲,並通過連襟葉名勳而與國民黨當局建立了聯繫,迎來了辜家第二個發展高潮。1952年,辜振甫率先響應「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交出大批家族鹽田、土地,換取了水泥、造紙、農林與工礦四家公司的股票,並被聘為「經濟部」顧問。在台灣經濟起飛的60年代,辜振甫涉足金融界,籌組中華證券投資公司,90年代又投資電信、能源等特許事業,而今辜家的和信集團已成為橫跨水泥、石化、機械、證券、金融、傳播、電信網絡、科技的多元化集團,成為台灣前五大企業之一,辜振甫則是台灣島內一言九鼎的工商界大老。
辜振甫自幼聰穎,四歲即接受有計劃的培養,四書五經與英語齊頭並進,還專人教授體育以強身,從小「文武兼備」。長大後,不僅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一不會,1931年他還代表台北高等學校參加全台乒乓球賽,並一舉奪魁。他深受中華文化熏陶,六七歲起就與京戲結緣,早年曾拜余叔巖為師,45歲時登台演出《二進宮》,三十年後復出,還在台北劇院客串《借東風》演諸葛孔明。從看戲和演戲中他悟出一些人生哲學,體會最深的是「上台不易,下台更難」這八個字。此外,辜振甫還擅長油畫,懂詩文,喜歡收藏文物。他把做人心得推及經商之中,不僅以「謙沖致和,開誠立信」為座右銘,更將集團名稱由「中信」改為「和信」。
■1998年10月,汪辜上海會晤。 資料圖片
進入最高決策機構
在島內,辜振甫的政治關係也十分深厚,他在1961至1997年間連續當選國民黨第9至15屆中央委員,1982年起,更當選第12至15屆中常委,進入了國民黨的最高決策機構,2000年起獲聘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他還長期充任當局的「經貿大使」,穿梭於世界各地,對開拓台灣的「經貿外交」,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局請他出任海基會董事長,正是想借重於他的這種人際關係,以化解各方面的壓力,安撫各種政治勢力。
1993年4月,新加坡,世界矚目,人們期待著兩岸間的第一次握手。
4月25日,汪道涵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4月26日,辜振甫也抵達了新加坡,他說:「兩岸的中國人都應該繫情『雙贏』的理念,相互扶持。」
4月27日上午,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海皇大廈四層會議廳舉行。10點許,汪道涵和辜振甫分別率雙方各10位代表進入會場,分坐在橘紅色長條會議桌兩邊。當兩位老人的手伸過會議桌緊緊握在一起時,到場採訪的二百多名中外記者手中的鎂光燈亮成一片,將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永遠地記錄了下來。
從嗜好京劇談起
汪道涵和辜振甫落座後先是談起了他們的共同愛好—京劇,看上去就如同一對相識多年的老朋友。辜振甫說,會談結束後他作為「票友」回去還要登台演出。就這樣,會議在融洽的氣氛中開始了。汪道涵說,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是一種趨勢,適應和大力推動這種合作趨勢,才能造福於整個中華民族。辜振甫回應汪道涵的建議,表示有必要促成兩岸工商界人士互訪,並與海協會共同研究籌劃召開民間性質兩岸經濟交流會議的可行性。
4月29日,海峽兩岸授權汪道涵和辜振甫正式簽署四項協議:《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及《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
■辜振甫追思會在台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行。資料圖片
「汪辜會談」是台灣當局在島內外壓力之下被迫進行的,其領導人是不願意看到兩岸關係發展的,故1995年李登輝通過公關公司的金錢運作,「以私人名義」訪問美國,公然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的分裂活動。
面對李登輝的挑釁,祖國大陸一方面與海內外「台獨」勢力作鬥爭,另一方面繼續努力推進兩岸關係發展。海協會致函海基會,邀請他們派員商議,為第二次「汪辜會談」的舉行營造良好氛圍。
國際輿論高度評價祖國大陸改善兩岸關係的舉措,再加上島內要求改善兩岸關係的強烈呼聲,台灣當局被迫同意重啟兩岸對話。在這樣的氛圍下,汪辜兩位耄耋老人肩負著歷史的重托,再度會晤。
上海「家庭式茶敘」
1998年10月14日下午3時42分,辜振甫先生一行抵達上海,開始了為期六天的大陸參訪。抵達兩小時後,汪辜即在和平飯店會面。相距五年半之後,兩位老人的手再次相握。
這次會晤開啟了兩岸政治對話,雙方還達成了包括兩岸繼續進行政治、經濟等方面對話,及汪道涵會長應邀訪問台灣的「四項共識」。但由於台灣當局是迫於壓力恢復兩會接觸,因而處處設限,使會晤進行得異常困難。可兩位老人長袖善舞,又使會晤的氣氛十分調和。
余派老生登台亮嗓
當年辜振甫離開上海時,年僅28歲,現在重回故地,他感慨地說:「五十三年後,舊地重遊,感觸至深,見到上海今天的繁榮十分高興。」據說當年意氣風發的辜振甫在上海的一件「樂事」,就是拜師學戲。為歡迎他的來訪,有關方面在上海特意安排了一場京昆劇折子戲專場,辜振甫這位「余派老生」興之所至,還欣然登台亮嗓,唱了三段。
辜振甫以82歲高齡赴上海、北京的「融冰之旅」,台灣當局只當成演給外界看的一齣戲,這使辜振甫心灰意冷。他想辭去董事長的職務,但陳水扁知道他有非同尋常的價值,不僅數次請辭未果,而且還於2002年底,讓辜振甫再次連任海基會董事長。
2005年1月3日凌晨,辜振甫先生在台北病逝。祖國大陸在第一時間,由海協會、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中共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同時發去三封唁電。這在兩岸交往中是十分罕見的。汪道涵的唁電中有深情的回顧:
振甫先生致力於兩岸關係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詞賦,常懷國家統一,私志公義,每與道涵相契。汪辜會談,兩度執手;九二共識,一生然諾。而今風颯木蕭,青史零落,滬上之晤,竟成永訣。天若有情,亦有憾焉。
隨著辜振甫的仙逝,「汪辜會談」已成歷史。人們期待志士仁人續寫新的篇章。■摘自《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