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26] 資源緊絀 隱憂處處

放大圖片

 ■劉彥芳教授(中)及兩位被訪港大哲學系學生。

——劉彥芳對哲學前景的省思

 「為何仍有香港人鍾情於哲學?」港大哲學系主任劉彥芳教授從兩個不同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從學生方面著眼,指出社會中仍有不少學生喜愛思考抽象問題,也希望找到人生意義,這些人自然是哲學系的忠實擁躉。

 之後,劉彥芳從哲學本身著眼,指出每個學科其實都有它的哲學,言下之意,就是每個學科都有它們需要釐清的概念,也有它們需要回應的基本問題。

 劉彥芳指出,修讀電腦科技的學生也得思考人工智能這極富哲學意義的課題。原來,隨著電腦的普及,人們在數年前已在問:電腦有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它又有沒有自由意志和意識?只是當我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就得先從自由意志、意識等概念作出分析和界定。此外,有些學者亦藉著對邏輯和數學的分析,否定了電腦具有思維的可能性,而一切分析與界定其實都是哲學的範疇,所以每個學科都是涉及哲學的。

訓練思考 找好工

 哲學涉及的範圍極廣,而港大近年又實行了學分制,很多學生都會利用一些學分,來副修一、兩個哲學課程。同樣,哲學系的同學也會選修其他學科,所以港大哲學系的同學在畢業時,都會具備不同學科的知識,不愁沒出路。

 劉彥芳又補充:「其實大學內不少學科都與職業沒有直接關係,如中文、物理、地理等,所以讀哲學和讀其他人文學科的分別其實不大。長遠來說,若要找到好的工作,最關鍵的並不是在大學讀哪一科,而是個人在大學有沒有受到良好的思考訓練,而訓練思考的最佳工具,便是哲學了。」

 正因哲學對訓練人的思考最為有效,所以哲學系與其他學系合辦的課程,都受同學的歡迎。如哲學系與法律學院合辦的思考方法課程,每年便都能吸引300多人報讀,至於近年開辦的網上邏輯教學,每年報讀的人數就更高達600人。劉彥芳又補充說,主修哲學的學生人數只有50多,所以報讀上述課程的學生,都是從其他學系來的,由此可見哲學的吸引力。

孤單而漫長的哲學路

 中大的師生認為哲學是一門刺激有趣的學問,但劉彥芳對哲學卻有另一種情懷。他認為,哲學的路是漫長而沉悶的,若不認真地下一番苦功,休想在哲學路上有任何收穫,這是因為大部分哲學問題都是困難的,再加上香港的教育一向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力,所以哲學系的新生在面對一些抽象的哲學問題時,都會感到無從入手。

 然而,若一個人願意長時間研究哲學,他的處境又會否輕鬆些呢?劉彥芳的答案是否定的。「當你一直研究下去時,便會發現原來苦苦思索的哲學問題,只有你一個人關心,所以你必然會感到孤單。讀哲學的人不單要勤力,也要有一顆永不言敗的心。」劉彥芳同時指出,讀哲學的人必須找些志同道合朋友或師長傾談,才不會太孤單。

 那麼,港大哲學系的同學,又是否有機會和師長促膝談話呢?劉彥芳坦言港大的師生關係比較疏離,因為許多不同學系的人,都會選修哲學系的課程,所以哲學系的課,總是會有二至三百人在座,而老師也因此不能與每位學生接觸。雖然這情況令他引以為憾,但哲學系的老師都樂於和學生談話交流,所以他鼓勵同學們要主動找老師傾談,相信老師的經歷與學問必然能燃亮他們的生命。

資源不足 更圖發奮

 除了師生關係比較疏離外,劉彥芳又感慨地說,港大哲學系只有七位教員,是一個很小的學系。隨著文學院近年來愈來愈難取得撥款(港大的哲學系附屬於文學院),哲學系的資源更日見緊絀。原來,港大近年來比較著重大型科學研究,所以與科技有關的學院和研究科目自然較易取得撥款。相反,這制度卻對人文學科相當不利。

 「港大文學院有很悠久的歷史,而且過往的成績與聲譽都很好,如因資源不足而妨礙它的發展,絕對是一件可惜的事。其實,大學生接受的訓練應是全面的,大學不單要在科學、醫學及技術上培訓他們,也要讓他們有優越的思考能力和反省能力,人文學科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

 劉彥芳不忘指出,香港乃是中西哲學的交匯處,在中西哲學的衝擊和互補下,香港其實有不少哲學精英,哲學也因此應有良好的發展。只是哲學發展也同樣有不少隱憂,如大學的資源不足,教師們得處理許多行政工作等。

 雖然客觀環境並不理想,但劉彥芳並沒有因此而泄氣,相反,他正銳意改善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又不斷開辦同學有興趣的課程,務求令教師可以發表高質素的論文,又能令同學們學得快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