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26] 推動民間交流 化解「厭華情緒」

 日本國內一項民調結果顯示,日本對中國「懷有親切感」的人數,較去年下降5.2%,跌至32.4%的歷史低點。日本民眾「厭華情緒」滋長,原因固然複雜,但日本右翼和政府為轉移國內民眾對經濟長期衰退的不滿情緒,挑起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散佈「中國威脅論」,煽動「厭華情緒」,是重要原因。日本國內「厭華情緒」滋長,對中日兩國來說都沒有好處。日本領導人須停止參拜靖國神社,以修補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方則應繼續推動兩國的民間交往及經貿往來,力爭化解兩國人民的誤會和猜疑。

 近十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上升,在各方面對日本形成競爭壓力。而日本則持續多年經濟低迷,民間情緒低落。日本右翼勢力不僅不正確引導民意,反而趁機散布「中國威脅論」,煽動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特別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2001年上台後,連續五次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不斷惡化。日本右翼勢力頑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其陰謀之一就是要激起中國民眾的反日情緒,並反過來煽動國內的「厭華情緒」。

 日本政府刻意煽起「厭華情緒」,既是為轉移國內民眾對經濟長期衰退的不滿情緒,也是為推行「排華親美」、修憲建軍、加快復活軍國主義的路線,尋找「民意基礎」。但這是無異於玩火的危險行徑。若中日關係失控,日本經濟衰退之勢更不可逆轉,日本在亞洲也將更加孤立。

 中國朝野在和平發展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中日關係,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中國應充分利用日漸增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積極主動地利用多種手段和渠道,理性現實地處理中日關係。對於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而激起的國內反日情緒,應善加引導。針對中日人民之間存在的隔閡和誤會,應設法加強推動兩國的民間交流,增進相互了解。(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