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小 琳
甚麼是文化人?甚麼是文化評論人?
「一般記者手頭上都有一份專家的名單,並將其分門別類,遇上新聞事件,就從經濟欄中找經濟學家,從政治欄中找政治學者評論事件。如果還有版位,便會從名單的雜項中找某人隨便說一兩句。我們這些文化人和文評人就在名單的雜項中。」現時當紅文化人兼文化評論人梁文道早前在一個由香港設計中心舉辦的講座中嘗試這樣解釋。
聽完之後,大家對文化人和文評人的定義可能還是摸不著頭腦。相信梁文道的意思應該是這兩者比較「百搭」,對任何事都有自己見解,觀點往往與主流學者有別,為議題帶來一定衝擊。
這兩門職業好像沒有甚麼清晰的門檻,究竟可以如何入行呢?以梁文道為例,他早在1988年,還是十六、七歲時已開始寫劇評和藝評,在當時的《電影雙周刊》和一些年青人雜誌上發表,而且每篇稿都有萬字。很難想像吧,現今那些十六、七歲的中學生,叫他們寫幾百字已經叫苦連天。難怪梁文道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篇篇皆長,而且篇篇精闢,都是多年修為所致。
年少難免氣盛,心高氣傲的梁文道當然不例外。當年梁文道在「進念二十面體」裡工作。「進念」是當時較激進的劇團,被認為是前衛藝術的代表。「進念」的「出位」行為包括刻意破壞表演場地的規則、使用反常的演繹方式、表演古怪難明的行為藝術等,藉挑戰常規,使人反省規則的意義。以演出為例,「進念」常常會超出場地的表演時限,衝擊場地規則,引發討論和關注。另外,「進念」演出的劇目除了「怪雞」和難以理解,還有更「騎呢」的一面。
「當時的觀眾常常不知道話劇甚麼時候完,你以為完了,起身離開,演員會突然走出來繼續演出。有時你以為劇還未完,但原來演員都走光了,還有觀眾繼續留下呆等。」
梁文道的評論也一樣出位。無名小子想一鳴驚人,批判大師是一條捷徑。他以大劇團為主要攻擊對象,當時的香港話劇團團長鍾景輝就吃過他不少炮彈。
年輕時的梁文道,創意激,評論激,原來行為更激。他在1989年「六四」時的「除褲抗議」更轟動一時。當年的維園集會中,他曾脫去外褲,迅即被警察拘捕,而且引來各方指責,連民主派的阿牛(曾健成)也對他破口大罵。但後來梁文道並沒有被起訴,原因何在呢?
「警方希望先觀察輿論的取向再作決定,當時所有華文報紙都對我口誅筆伐。但負責作決定的是洋人警官,他只懂看英文報紙,見到《南華早報》大字標題「An Artist」(藝術家),認為這是行為藝術,所以放棄訴訟。」
但梁文道對這結果並不滿意,他千方百計希望警方起訴自己。
「為甚麼不能控告藝術家?為甚麼藝術家有特權?一些常人不容許的行為加上藝術外衣便變得理所當然。我希望社會正視這些問題。」
火紅的年代過去了,人也成熟了。年輕時的衝動,換來日後可堪回首,靜靜細味的回憶。
「現在每與阿牛相遇,談起當年的爭拗,大家都會相視而笑,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