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人 資深跨媒體作家兼評論員
偽民主派的所為早已顯出他們的狼子野心,而他們也不加掩飾,直接言明其目的就是要執政。今日香港的形勢有如諸葛亮入關中,「應寬則寬」的做法已經示範過,現在應該是「由寬入嚴」的時候了!
成都武侯祠中有一副名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前聯所言,攻心為上,反側〔即左右〕對立便會自然消退,知兵者應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妙著;後聯警惕為政者須審時度勢,否則無論寬嚴皆不得法。
此對聯的作者是清末趙藩,他借鑒當時岑春蔍、劉丙章先後任四川總督,其一寬一嚴、盡失其度,終至失誤的教訓,托出諸葛亮的治蜀之道,針貶時政,一語中的。聯中明寫諸葛亮治蜀之功,暗示岑治蜀之過,此聯雖作為墓祠聯,不見悲寒之色,用典奇絕。毛主席當年遊武侯祠時,對此聯極為賞識。這對聯對今日曾蔭權治港亦極有啟發作用,值得曾蔭權多多借鑑。
諸葛亮強勢治蜀綱目重張
當年諸葛亮隨劉備入益州,展開其治蜀大計,行事不徇私情,對不守法規的地方豪強堅決鎮壓,毫不留情。惹來不少是非,地方豪強攻訐諸葛亮「刑法峻急」,沒有「度德量力」,要他「緩刑弛急」,並推出身兼蜀郡太守以及揚威將軍的法正出來向諸葛亮陳情,以當年漢高祖劉邦入關中的約法三章,行寬民之策為例,以圖遏止諸葛亮的強勢公平執法。
諸葛亮在取得劉備的同意後才反駁之,這就是有名的《答法正書》,諸葛亮指出當年劉邦入關中時與劉備入蜀之大不同,因當年關中百姓苦於秦法嚴苛,但其時蜀中卻因為劉璋素來暗弱,管理過份鬆懈,豪強目無法紀,故此不得不由寬入嚴,只有端正紀綱,強硬執法,人們才會知道甚麼是恩德,方可重建上下尊卑次序。諸葛亮義正辭嚴,情理俱備,使法正這個前朝餘孽也無從反駁。
偽民主派癱瘓政府志在奪權
香港特區在過去八年也有如劉璋治下的益州,主弱臣強,尊卑不分,號令不行!「民主派」人士更是以爭取民主為名,對抗政府為實,無論政府做什麼事,他們一予反對,久而久之,習以為常,令政府威信盡失,比跛腳鴨也不如,這種情況若繼續下去,則無論何人上台,一樣無濟於事,因為,「民主派」的目的正是要特區政府以失敗告終,好證明「一國兩制」行不通,改由他們上台執政,行西方國家之法,將香港變成美國的一個州。
對那些完全沒有國家觀念,甚至懷有怨恨的人來說,這種做法亦無不可,但對有愛國心的人來說,即使這些人上台可繼續保有香港的繁榮,那也是無法忍受的,這是一個原則問題,如何看待偽民主派的所為,是愛國與不愛國的分水嶺。
其實,偽民主派的所為早已顯出他們的狼子野心,而他們也不加掩飾,直接言明其目的就是要執政,這還有什麼可以考慮的呢?所以,若不敢戮破偽民主派的面具,直斥其非,就等於出賣了國家,出賣了香港,別以為這種說法太過嚴厲,事實上,很多人心中都有這種感覺,只是說不出口而已!
攻心乏力未能扭轉輿論形勢
然而,香港的政治環境太複雜,所以必須完全了解時勢,採取不同的策略,否則無論是寬容或嚴厲以對,都同樣是錯誤,尤其是今日不少香港人受偽民主派所蠱,誤信他們的主張,已經形成一股極強的支持力量,要和這為數不菲的人對抗是不智的,所以,要化解今日香港的政治分歧,惟有攻心,掌握輿論,才可以扭轉形勢。
但是,雖然今日不少傳媒已認清形勢,支持政府,但政府方面卻沒有一個政治宣傳高手,去統一這強大的力量,所以,儘管支持政府的聲音不少,卻如一盆散沙,發揮不了應有的力量,而且,這種攻心戰略也沒有長遠之計,數十萬炮製一個心繫家國的宣傳片,不但沒有令人感到家國的溫情,反而勾起人們對中國過去的回憶,可說是效果適得其反,若政府掌握宣傳的仍是那一班毫無經驗的人,這攻心之戰根本無法打得起來。
香港「由寬入嚴」正當時
記得潮州怒漢詹培忠曾倡議:收回「五權」和「三硬淨」、「四避免」,所謂「五權」,即「司法」、「律政」、「廉政」、「香港電台」和「證監會」。「三樣硬淨」所指是「意識形態」、「管治手腕」及「嘴巴」要硬淨,「四大避免」,則是政治上避免成為反中反共亂港基地;金融上要避免成為另類殖民地;經濟上要避免令香港成為中國包袱;政策上要避免香港成為綜援及福利社會。雖然金勞詹一向予人嬉皮笑臉的印象,但這提議後面有頗深的意義,稍有政治智慧的人必然會明白箇中用處,畢竟議而不決以及和稀泥等,早已被歷史的車輪所輾破,在未來香港定然再沒有市場了。
今日香港的形勢有如諸葛亮入關中,「應寬則寬」的做法已由董建華示範過,現在應該是「由寬入嚴」的時候了! (本欄每周四刊出) (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