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宣布成立獨立委員會,從宏觀和高層次的角度,全面、深入地探討本港公共廣播服務的發展路向,並在約9個月後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儘管當局一再強調,公共廣播服務的檢討絕非針對香港電台,但實際上卻無法迴避這個「燙手山芋」。我們認為,雖然公共廣播服務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但釐清節目方針和嚴格機構管治是其中的關鍵。只有解決這兩大問題,本港公共廣播服務的發展路向才可能清晰,港台的難題才可能迎刃而解。
由於港台問題已經高度政治化,以致去年停播賽馬這一日常性的安排都演成一場政治風波。為了防止因糾纏於港台問題而使公共廣播服務檢討觸礁,政府強調是從宏觀和高層次角度檢討整體的公共廣播服務,而非局限港台的問題,也非針對港台的任何節目,這確有聰明之處。然而,港台實際上是本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是檢討本港公共廣播服務的實例,相關的檢討不可能繞過港台問題而進行。因此,當局一方面應該堅持政策檢討的宏觀性和高層面,在明確節目方針和機構管治原則的前提下,再來具體解決港台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檢討涉及港台問題時,也不要刻意迴避,以免討論陷於空泛而不著邊際。
檢討公共廣播服務,最重要的問題,是釐清節目方針,也就是公共廣播服務的公共目的。公共廣播服務是常用於國家層面的概念。即使是在西方國家,公共廣播服務系統在力求獨立完整之餘,也將締造社會凝聚力、建立國家形象、弘揚國家文化、維護國家利益作為己任。香港雖非國家,但在公共目的和理念方面,與國家層面的公共廣播服務沒有甚麼根本的不同,也應致力於營造社會和諧,維護香港的整體形象和利益。因此,香港的公共廣播服務,特別是作為唯一公營廣播機構的港台,在為市民提供高素質和多元化服務的同時,還有責任推介政府政策、配合政府施政,為香港社會的繁榮、安定、和諧作出貢獻。在明確了公共廣播服務的公共目的和節目方針之後,節目類型的安排和內容的取捨,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指引。
回歸前的港台,一直是港英政府的宣傳機器,從來不會鼓吹反憲制、反政府,更不會倒港督。回歸後的港台,卻成了攻擊特區政府、「倒特首」的堡壘。靠政府公帑供養的港台,反過來成為「反對派的電台」,這簡直是世界公共廣播服務中的「畸形奇觀」。通過今次公共廣播服務檢討,使港台在節目類型和節目內容、方針上回歸公營電台的角色,合情合理,政府不需要迴避,也不可能迴避。
公共廣播服務必須有嚴謹的機構管治,這不僅因為其涉及龐大的公帑,而且由於其肩負重要的公眾使命和社會的信任。港台出問題,一是內部管理混亂,中飽私囊貪污公帑醜聞不斷,導致廉政公署要調查和起訴;二是缺乏防止濫用公共廣播資源的監管機制,以致個別的節目主持人可以隨意將電台變成與政府唱對台戲的平台。如何建立嚴謹的機構管治,防止濫權或公器私用,也是今次公共廣播服務檢討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