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不要誤解體育城概念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1-18]

■雷雄德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

 就舊啟德規劃檢討及發展概念,政府早前進行了公眾諮詢,收集市民對三個建議概念:「綠茵都市」、「魅力啟德」及「體藝之都」的意見。

市民與商界開發意見不一

 筆者從傳媒的報道及親身參與的公開論壇上發現,市民大都表示以不再填海形式發展,而較多市民喜歡支持「體藝之都」的發展概念,它能夠提供多一點進行休閒活動的空間、較大的公園及海濱長廊、也有社區體育和大型運動設施、增添熱鬧氣氛;還有,較多市民支持建造最少的「高密度住宅」,因為他們感到市區四周環境非常擠迫,盼望在啟德城內可找到多一些休閒地方,紓緩身心,亦希望保留啟德機場原有寬敞空間的特色,擔心太多高樓大廈影響了維港景色。

 在公眾論壇上,筆者也聽到一些來自商界朋友的意見。有些與會者指出:以啟德地皮配合地區發展規劃來看,那時候的住宅樓面呎價起碼值六千元以上,政府無需要在這值錢的地皮上興建休閒及體育設施,應該趁機賺多些錢才對。

 香港雖然是寸金尺土之地方,從市場及商業利益來看,用盡每一吋土地來賺取最多金錢是上策。但是,一個負責任的特區政府,除了搞好經濟外,還需要照顧廣大市民的身心健康、平衡社會發展的各種元素,諸如教育、家庭、醫療、居住等等,才不會令社會失調,控制社會逐步穩定向前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提高我們的生產力,這才是香港長遠發展的益處。

「體育城」乃廣議名稱

 從傳統概念上,體育城(Sport Complex)是進行體育活動的場所,搞演唱會便浪費了這些設施,位於紅磡的香港體育館(Hong Kong Coliseum)經常被批評為不應再稱為體育館,一年到頭都是開演唱會。其實,英文名稱Coliseum反映得比中文更貼切,Coliseum的意義包涵了體育館、大劇場、競技場的意思,實際上是可容納多觀眾的多元化大型場所,紅館被稱為「香港體育館」的原因,是由於早年大部分的休閒活動,均以體育活動為主。近年來,由於社會上的體育及休閒文化演變了,政府也重組前康體處,融入了現今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把體育事務納入整體文化範疇內,與其他文化活動結合起來。

 今次啟德興建的「天幕體育城」,被人以香港大球場作比較來加諸批評,是不合理的做法。有人質疑既然大球場使用率低,就不應再建造類似的場館。沒錯的,過去十年,礙於地理環境、社區發展、體育文化等因素,大球場的確未能發揮它的社會功能,死結在於不能提供多元化的「休閒活動(leisure activities)」,像演唱會、宗教文化活動、藝術表演、展銷會、甚至大型商業活動等,亦時常受到本港氣候季節的影響。不過,未來啟德天幕體育城,由於得到適當的全面規劃,全天候及多元化用途的場館將可以解開以上這個死結,正是一個「動感之都」必備的條件。

 隨著社會的變遷,啟德的「天幕體育城」,只是一個廣義的名稱,它是全功能大型表演場館而已,絕對不應把它標籤成非搞體育活動便浪費的想法。現代社會的發展已改變了傳統體育館的觀念和價值,以擁有NBA球隊的美國大城市為例,他們的主場體育館不會使用「sport」一字為場館的名稱,紐約人隊主場館是Madison Square Garden、火箭人隊是Toyoto Center、超音速隊是Key Arena,這樣的命名,一來可以避免給市民一個對體育館的誤解;二來亦可以把場館的命名作為廣告宣傳的收入,相得益彰。政府興建未來啟德大型體育場館的同時,不要再使用「運動」或「體育」(sport)等詞語,配合實際需求,甚至可以考慮場館名稱以租借或公開拍賣形式,增加收入。

 無可否認,「工作」與「休閒」應該得以互相整合起來,社會才能獲得最大的益處,曾特首提倡公務員五天上班,也希望他們得到多些休閒生活的時間。不管你曾經到過紅館觀看中國女排、演唱會或金曲頒獎禮,它同樣是提供休閒服務(leisure service)的地方。當然,假若本港趁著協辦奧運馬術及主辦東亞運的機遇,同時制定未來長遠的體育政策,配合啟德體育設施的落成,將會是一項「福為民開」的社會政策。(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