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布拉格的天安門廣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1-19]
放大圖片

文:麥 琛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溫塞拉斯廣場(Wenceslas Square),是該國歷史演化的一個重要舞台。然而,這個重要地標已被汽車進佔,逐漸遠離人民;遊人雲集吸引了鼠竊狗偷,不少遊客在這裡飽嚐被打荷包之苦;當地入夜後更成為流鶯聚腳地。有見及此,市政府下定決心,進行重建形象工程,誓把廣場還給人民,重塑昔日光輝。

 城市最自然的景貌,應該是如同血管般四通八達的街道,流動著穿梭往來的市民。然而,自從汽車普及後,行人被摒除於街道外,作為主動脈的溫塞拉斯廣場,白天充斥著汽車、的士、熱狗檔、以及其他商販。汽車排放的黑煙,以及隨處擺賣的小販,都使行人卻步。到了晚上,廣場成了另類交易場所──年輕妓女到處尋找主顧,拆家亦在公然零售毒物。

 廣場衰落的跡象,以最市儈的方式反映在地價上。廣場兩旁的商店本是該市頭號旺舖,以經營銀行、酒店、奢移品商店等為主,但近年的地產新貴轉移到廣場附近的街道上,這是城中心衰敗的初期現象。

驅走汽車 還廣場於民

 最近,一個以翻新廣場為目的的建築設計比賽完滿結束,奪得冠軍的建築師齊格萊爾,憑的是一個簡單的設計概念──壓止交通、擴闊行人路,以及植樹。

 工程預計需時六年,動用逾億捷克克朗(約港幣2,800萬元),主要改動包括取消廣場正中一條破壞觀感、影響「行人主導」原則的車道,以及重新引入自1980年消失於廣場上的軌道電車,成為遊人爬上廣場小山的特色交通工具。他對法新社記者表示:「設計意念源自廣場十九世紀的舊貌。」

 布拉格市長班姆醫生認為,翻新工程配合其他管理措施,將令「這個獨一無二的地方煥然一新」,以及「為大眾提供一個安全的廣場,把鼠竊狗偷盡掃一空。」他特別強調:「撲滅廣場上一切罪案是非常必要的。」

 剛於上月,市警實施了巡邏新安排,但部分市民認為力度仍然未夠。一名經常工作至深夜才回家的白領表示:「橫越廣場前往地鐵站,仍舊是一項危險行為。」

城市的標記

 溫塞拉斯廣場是布拉格以至捷克一個重要的象徵性建築。嚴格來說,「廣場」這個稱謂其實不太對題,因為它不是一片方形的空地,反而像是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一類的林蔭大道。

 廣場位處捷克新舊城交界,長750米,寬60米,能容納逾40萬人。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豎立於廣場內布拉格守護神聖溫塞拉斯,以及另外幾名聖人的銅像。

 廣場兩旁多是裝飾藝術與新藝術兩種風格絕異的建築物,東南一端的小山上建有著名的國家博物館以及國立歌劇院。

 廣場之所以聞名,並成為遊人必到之處,不單在於它的重要位置及格局布置,更是由於它的歷史價值。600多年前,波希米亞王查理士四世建立布拉格新城,並於城旁設露天市集,溫塞拉斯廣場當日就是其中一個馬市。至十九世紀,捷克民族主義興起,聖溫塞拉斯的騎士銅像鑄成,廣場亦因而易名。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立國,作家伊拉塞克正是於廣場內宣讀獨立宣言。

喜怒匯集 見證歷史

 1969年,一名青年在溫塞拉斯廣場引火自焚,抗議蘇共於前一年入侵捷克,鎮壓「布拉格之春」;同年,仍在蘇軍佔領下的捷克在國際冰上曲棍球大賽上擊敗蘇聯,十五萬群眾跑到廣場大肆慶祝,並借故毀壞蘇聯航空公司駐布拉格辦事處,發洩反蘇情緒(事件最終當然以暴力鎮壓收場)。

 1989年「蘇東波」時期,數十萬人發動連串示威,以不流血革命成功推翻政權,史稱「絲絨革命」。

 當時,兩名捷克近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杜布切克與哈維爾,在廣場盡頭一所建築物的陽台上共同露面,帶領革命成功。

 杜布切克曾任捷共第一書記,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改革派領袖;哈維爾是一名劇作家,在捷克自由化後擔任總統達10年之久,是世上少數文人從政的成功例子。

 捷克人無論歡樂與憤怒,感情都在溫塞拉斯廣場上盡情表露。遊客可期望在不久的將來,看見這個「布拉格的天安門」的新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