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2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上海小報沉香待放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2-04]
放大圖片

 ■這部專著,記錄了當年上海市民文化的流變過程。 照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在廣州勾留了三天兩夜,四處淘書,卒之給我尋到李楠的《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研究——一種綜合的文化、文學考察》,喜甚。這是部新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二○○五年九月出版),但十分難尋。我在珠海的書店訂購了一部,也不知何故,始終「只聞樓梯響」,奈何!

 這書之所以令我著迷,並非書的作者在翻閱上海的小報時,挖出張愛玲未見天日之作,也非尋獲了東方蝃蝀自己幾已忘記的作品,而是我對這種小報興趣甚濃,尤其是香港出版的小報,多已湮沒,年來搜羅,只得支離破碎的《華星》、《骨子》、《先導》等等。因此,對李楠安坐上海圖書館,得閱無數小報,羨慕到極,今既草而成文出書,遂有急睹為快之慾!

 書到手,一翻之下,果然資料豐富異常。李楠據而為文,得二十三萬字,分上中下三篇,分別是〈與現代市民社會共生—小報概貌〉、〈市民文化籠罩下的都市想像—上海與小報〉、〈市井眾生的「浮世繪」—小報文學〉,縷述細分,把當年小報充斥的上海,勾勒出一幅社會圖象來。確是開荒牛之作。

 在〈緒論〉中,李楠說:「上海小報是近現代上海市民文化流變的表現文本,記錄市民文化產生、衍變的歷史過程。」

 所謂小報,胡道靜把晚清時的小報稱作「花報」,民國初期則稱為「戲報」;一九三四年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發布過一個《解釋取締小報標準》,指「所稱小報,係指內容簡陋,篇幅極少,專載瑣聞碎事(如時人軼事、遊戲小品之類),而無國內外重要電訊記載之類報紙。」這些小報,紙張非如大報的對開,一般是八開或者小八開,內容是以消遣為旨,包括新聞、小說、隨筆、遊記、小品、新舊體詩詞、掌故、影戲舞動態、社會知識和生活話題等。

 李楠說,「近現代上海市民文化由鴛蝴和海派兩種文化構成。這兩條淵源不同的文化之流,從二十年代的涇渭分明,經過三十年代的相互激蕩,到了三十年代中後期至四十年代,它們互相包容,互相滲透,出現並存之勢,形成了上海三四十年代立體的、多元的市民文化環境。」

 李楠的分析,確實精當。下篇的〈小報文學〉,最為我愛讀。所謂「小報文學」,當然不是指新文學作家,而是一些小報文人的遊戲筆墨。他們將市民的精神面貌,如實表現出來,產量驚人,文學價值不高是「理所當然」;但從中可發掘出一些精品,其功能當時不顯,其後才覺是寶貝也。

 當年被視為「鴛蝴派」,喜在小報塗鴉的張愛玲,經過時光的流逝,已由所謂「俗」轉為「雅」,評價之高,遠勝一些所謂「正統」純文學作家。

 李楠這部專著,確令我眼界一開,思想大解放;對香港小報的研究,雄心益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