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鴻鑫
最近,作家劉心武連續推出《畫樑春盡落香塵—解讀【紅樓夢】》、《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等著作,在紅學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我對《紅樓夢》沒有研究,也不是紅學家,不敢置喙。但我知道,文學既有真實性的特徵,又有典型性的特徵。文學不是生活的照搬,它允許而且需要虛構和藝術創造。評論文學作品也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不能離開作品反映的時代和社會,不能離開作家的經歷和際遇,不能離開作品所提供的具體情節和人物形象。這樣來評論可以比較地跡近作品的實際和原貌。有的評論家提出:不要光顧得打「口水仗」,專家們應該認真、踏實地做些普及工作,讓廣大讀者了解《紅樓夢》,我也有此同感。所以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
清代營房留墨香
紀念館建於一九八四年四月,在北京西郊香山正白旗村,這是第一座曹雪芹的紀念館。這裡東枕金雞山,西望「鬼見愁」,南鄰北京植物園,西北依臥佛寺,經多位紅學家查訪、考證,這裡就是當年曹雪芹著書的黃葉村的所在地。曹雪芹紀念館坐落在正白旗三十九號院內,一九七一年曾在這裡發現了與曹雪芹有關的題壁詩文。
紀念館為一排十二間清代制式的營房。其中四間北屋為曹雪芹當年居住和寫作的所在。這裡有「落地罩」和隔斷,以及大躺櫃;條桌上擺放著帽筒、帽鏡、撣瓶、樽罐等清代瓷器;另外還有《南鷂北鳶考工志》兩副風箏。書屋裡陳列有曹雪芹睡的那種「繩床」,以及書几、筆海、古硯等。其他的幾間,均為展室,分別展示了黃葉村的地理環境、當年發現的題壁詩的真跡殘片,曹雪芹用過的書箱、雙鉤摹本的影印件,以及《紅樓夢》的各種版本等。著名紅學家周汝昌、馮其庸等還為紀念館題了詞。通過這些,使我們能了解當年曹雪芹生活和寫作的狀況。
我國的古典文學是一個寶庫,而在這個寶庫中,曹雪芹的長篇小說《紅樓夢》是一顆特別璀璨眩目的明珠。她被世人譽為十八世紀中國的偉大文學傑作,中國古典文學歷史上的巔峰。正因如此,世人對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情形和寫作《紅樓夢》的地點懷有極其濃厚的興趣。
錦衣少年弄文章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清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出生於南京。其祖上原是漢軍旗人,隸屬滿洲正白旗。曾祖父曹璽,曾任江寧織造、工部尚書,曾祖母曾做過康熙玄燁的保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當過玄燁的伴讀和宮內御前侍衛,深受康熙的寵信,繼任江寧織造,並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史。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曹府,以江寧織造作為行宮。曹寅病故後,其子曹頫繼任江寧織造,曹頫就是曹雪芹的父親。所以曹雪芹的幼年就生活在南方這樣一個錦衣玉食、富貴溫柔之鄉。
曹雪芹不僅生活在一個官宦之家,同時也是一個書香門第。祖父曹寅,字柬亭,是位詩人、學者,曾替玄燁主持編刊《全唐詩》和《佩文韻府》,並有《 柬亭詩抄》行世。曹雪芹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藝術熏染,這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飄泊山水市井間
雍正五年(一七二七),曹頫以「騷擾驛站」被扣治罪,並被抄家。從此曹家開始敗落。翌年,曹雪芹隨全家遷回北京。先是住在撥還的崇文門外蒜市口的老宅。乾隆繼位之後,曹家的待遇稍有好轉。曹雪芹到北京之後,曾在內務府辦的景山官學讀書,被舉為貢生。後來在右翼宗學當過「筆帖式」(即文書),在這裡結識了敦敏、敦誠兄弟。生活的變故使曹雪芹看破紅塵,不願仕進。他放浪形骸,與優伶為伍,又喜愛那時為人所不齒的小說,這些都為封建家庭所不容。他乾脆離家而走,從此飄泊於山水和市井之間。
曹雪芹晚年遷居於北京西山櫻桃溝一帶的一所村居,屬於正白旗的院落,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黃葉村的地方。曹雪芹撰著《紅樓夢》(開始稱作《石頭記》),究竟始於何時,難以查考,有人推算大概從乾隆六年(一七四一)開始創作。反正在他到處飄泊之時就已進行寫作,據說他住到哪兒,寫到哪兒,無論破廟、草屋,凡是他住在那兒寫作的地方,一概戲稱為「悼紅軒」。
然而,西山的黃葉村應該是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撰著《紅樓夢》最主要的所在。曹雪芹的好朋友敦誠在詩中曾說到:「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扣富兒門,殘杯冷炙有生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