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華所開設的「旅館」。
東北人劉華已有多年「訪齡」。現在她在這裡有雙重身份,既是上訪大軍中的一員,又是為上訪者提供住食服務的「旅館」老闆。
「旅館」就開在北京火車南站裡面,劉華帶著記者七扭八拐才到達,其實那只是一間簡陋平房,約7、8平米的屋子滿滿地塞了5架高高低低的木板床,上層床板離屋頂的距離僅夠1人躺下,臉就緊挨著天花板。老闆劉華說,最多的時候這個才8平方米的小屋曾擠下24個上訪者!
沒有窗戶,不通風,旅館「白天」靠一個昏黃的燈泡來照明,屋子沒有暖氣,地上滲出的潮氣經久不散,瀰漫著令人作嘔的味道。但他們顯然已習以為常。擁擠的通鋪上,鋪著各式各樣的毯子、被子和破爛棉絮,有人從天花板上牽一條繩子,掛滿換洗衣物和大大小小的袋子,袋子裡面,是上訪者的「命根子」——上訪材料。
記者進屋時,一位老婦正坐在床沿上用撲克牌為人算命,算今年能否順利「把問題解決了」。此時正是下午時分,大部分上訪的人還未回來,通鋪上頭腳相連躺臥著6、7個人,彼此默默無語。在這裡,已經沒有太多的性別忌諱,大家的生活如此緊密,以至於一個人要是想起身下床,就勢必要驚動所有人。
但這已是最好的生活。更多的付不起每月一百元住宿費的上訪者,只能露宿街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