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虛高」已經不是新問題了,國家已連續7年降了17次藥價。17次降價之後,藥價仍然成問題,這深刻地說明了「看病貴」的問題是深層次、整體性的,不是某一個政策出台後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協委員高春芳提到一種過去叫「西米替丁」的藥,100片只需4元錢,突然改了名字叫「泰胃美」之後,買20片就得40塊錢。政府通告某種藥物降價之後,生產企業就馬上停止生產這種藥,申請個新名字,「換湯不換藥」地重新包裝一番之後繼續以高價推入市場。而資訊的不對稱導致患者根本無法了解這其中的「奧秘」,只好對醫生惟命是從,乖乖掏錢買「天價藥」。
此外,流通過程的管理混亂、「以藥養醫」的「創收」機制,仍然是藥價虛高的主要問題。普通藥房、藥店的價格降下來之後,醫院的藥價卻始終讓老百姓心驚肉跳。
創收機制不改 難紓看病貴
不僅藥價高,而且開出「大藥方」使患者難以負擔巨大開支的現象也比比皆是,「創收衝動」使醫生想盡辦法給患者開藥。記者在北京市海淀區某醫院就曾親眼目睹,一個衣著樸素的學生因患感冒,要求醫生開一張病假條,並一再說明自己家裡有相關藥品,但醫生仍堅持開藥才能開假條,無奈之下學生黯然離去。
針對這些問題,代表、委員們提議最多的是,徹底把「以藥養醫」的體制「改革」掉,正如人大代表張肖所說:「必須把藥『趕出』醫院」。衛生部部長高強也認為:「如果公立醫院的創收機制不改變,很難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而此間值得深思的根本問題仍然是體制和國家財政投入,「以藥養醫」的收入機制一旦廢除,就要求整個醫療機構的體制全部隨之改變,一段時間內必然存在醫院運轉方面的問題,要求政府及時將該補貼的部分補上,以免造成人才流失、設備不足等引發的醫療質量下降。
|